下茄苳旌忠廟 第三十首籤詩故事:李太白 (太白金星李白)
士子逍遙凌雲階
騎鯨抱月入天台
時人不識予心樂
可笑唐朝無大才
真人姓李名白,隴西成紀人(成紀即今之甘肅省泰安縣)。據傳其 母於唐武后大足元年辛丑歲(公元七○一年)六月初一日,夢長庚星掉 下其懷,驚醒而生李白(按長庚星,金星也,亦名明星、啟明星、太白 星),故取其字曰太白。後其父遷居蜀(四川省)昌明縣(即今之彰明 縣)青蓮鄉,故匾其號曰「青蓮居士」(一說:李白誕生於青蓮鄉,故 自號青蓮居士)。
李白有逸群之才,十歲而能通詩、書。性豪邁不羈,志氣宏放,任 俠尚武,輕財重施,乃習文學武。年十五,隱居於岷山(在四川省松潘 縣北),修道養禽不問世事。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乙丑歲(公元七二五年),白年二十五,離蜀浪 遊襄漢(今湖北省境)、洞庭(今湖南省境)、金陵、揚州(今江蘇省 境)、太原(今山西省境)、齊魯(今山東省境)。遊襄漢時娶當地望 族故相許園如之孫女為妻,遊太原時救郭子儀一條命。在齊魯時,寓居 竹溪(在山東省泰安縣東南徂徠山下),與孔巢父、韓準、斐政、張叔 明、陶沔等結社,日以詩酒流連,故時號「竹溪六逸」。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庚辰歲(公元七四○年),李白年已四十,與 道士吳均隱居剡中(今浙江省嵊縣)。天寶初,吳均被召,李白隨之進 京,時結識秘書監賀知章。知章讀白之詩嘆為「謫仙」(極譽其人之清 超拔俗,如謫降塵世之仙人也),遂推薦於玄宗,供奉翰林,甚見愛 重。
天寶二年癸未歲(公元七四五年)春,玄宗與楊貴妃在沈香亭賞 花,召李白作詩,時白酒飲爛醉,揮筆疾書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喜, 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粧。名花傾國兩相 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派香亭北倚闌干。」書訖,鼾聲如雷,已進夢鄉(此詩即聞名之清平調)。
但白個性浪漫,在朝與宮中親貴不相得。一日侍宴酒醉,命宦官高 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白所作之清平調「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粧。」句以激楊貴妃。因是玄宗屢欲授白以官,而每為貴妃所阻。白遂復請還山,再遨遊於江湖,並曾受道籙,習神仙之事。
天寶十四年乙未歲(公元七五五年)冬十一月,安祿山造反,白避難赴廬山(在江西省九江縣南),永王李璘辟召為幕僚(永王,玄宗之第十六子,任江陵府都督,指揮長江中流一帶兵馬)。天寶十五年丙申歲(公元七五六年)秋七月,太子李享即位是為肅宗,尊玄宗為上皇。
後永王作叛失敗,其幕僚皆被處死,白得郭子儀之救,免死,流放(徙罪人於遠方)即今貴州省西境地)。是年陝西大早,肅宗大赦天下,白中途接赦令,獲赦而師,時年已六十歲。自此浪跡於潯陽(今江西省九江縣西南一帶),金陵等處,以詩酒自娛(金陵,即今之南京市及江蘇省江寧縣一帶)。
唐肅宗寶應元年壬寅歲(公元七六二年)秋,族人李陽冰在當塗任縣令(當塗即今之安徽省當塗縣),遂依在其處。是年十一月,身披錦袍,泛舟采石江畔(在當塗縣西北),飲酒吟詩,銘酊大醉。見水中一輪皎潔昌瑩的明月,遂伸手撈取,失意跌落江中,結束其多采多姿的一生,歸其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