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 1103-1141 ),字鵬舉 ,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過屋頂,故取名飛 ,相州湯陰 ( 今河南 ) 人。十九歲時就投軍抗遼,但不久因父喪還鄉守孝。 1126 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抗金,開始他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母親姚氏在他背上刺了「 盡忠報國 」四個大字。
另一個跟精忠有關的是在 1133年, 宋高宗趙構為了表彰岳飛, 御賜了 「 精忠岳飛 」 四個字,並且做成了一面 「 精忠岳飛 」 的旗幟。以後凡是岳飛出征,都會帶上這面旗幟。 據說高宗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但被岳飛辭謝,岳飛說 : 「 敵未滅,何以家為? 」 , 還說: 「 文臣不愛錢 ,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盡忠報國」和「 精忠岳飛 」之後被混淆,就成了「精忠報國」了
二 誰是害死岳飛的主謀
紹興十年( 11 40年),金兀术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並乘勝進佔朱仙鎮。此時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他曾對將領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但這時高宗和秦檜卻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之後秦檜誣嶽飛謀反,將其下獄。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日,秦檜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三十九歲。
一直以來 ,人們都認為岳飛是秦檜害死的,但近來有人認為宋高宗才是主謀,因為岳飛曾因請立太子之事而讓宋高宗不愉快,不過這應該還不至於讓高宗想要殺死岳飛。 真正讓高宗不得不害死這位名將的原因應該是岳飛一直想要迎回被金人俘虜的徽宗和欽宗,這兩人一個是高宗的爸爸,一個是高宗的哥哥,假若岳飛真的救回兩位皇帝,高宗的帝位可能就不保了 。因此當岳飛真的快要打到黃龍府時,高宗反而更加擔心了,所以才有十二道金牌班師之舉。
高宗只是不願徽宗和欽宗回來,大概並沒有恨到立即想殺岳飛,不過後來高宗派秦檜向金人求和時,金兀术卻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岳飛也就成了議和的犧牲品了。在岳飛被殺事件中,高宗 、秦檜和 金兀术都有參與, 誰是主謀 ,應該就是 宋高宗,金兀术則是導火線,秦檜只不過是高宗的打手罷了 。
三 武聖為何是關公不是岳飛
中華文化有文聖和武聖 ,文聖是指孔子,武聖指關公,但比軍事成就,岳飛比起關公可厲害多了,卻無法成為武聖, 這可能和宋朝以後的元朝有關。 元朝是北方蒙古人滅了宋朝建立的王朝, 而岳飛卻是前朝保護漢人疆土,抵抗北方民族的英雄人物,元人當然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物被人們廣泛信仰,至於關公就不同了, 關公所參加的戰爭都不是對外族的戰爭,加上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流傳,關公在民間的形象就大過岳飛 。
清朝以後,因為清朝皇帝先祖就是金人,所以 也不太可能讚頌這位打金人的武將,而且為了壓抑岳飛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因此積極的「拉拔」關公, 清朝對關公的加封就有四次,為歷朝以來最多的, 有了統治者的「加持」 ,武聖 的尊號當然落在關公身上了 。
白馬食穗傳說
關於旌忠廟的起源,一般的說法都是「白馬食穗」之說,傳說以前下茄苳附近水田所種的稻穗均不知被何物吃光,於是村民就每夜派人看守,終於見到ㄧ隻白馬按時來吃稻穗。村民也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來請求媽祖,媽祖降乩指點說「在田立一大元帥牌」,村民就遵照旨意在田間立了一塊寫有「岳府大元帥」的木牌,自立該牌以後,便不見白馬來吃稻穗,村民甚感神奇,乃雕刻岳府大元帥及白馬木像奉祀。
http://tw.myblog.yahoo.com/jw!u_1dyISCAE9R9GNlavM3tg--/article?mid=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