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曹公廟

  • Share this:

曹謹於道光17年(1837)任鳳山知縣

上任即面臨乾旱問題  農田無法耕作

下鄉巡視田畝  至九曲塘時  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畔

發現溪水潺潺而流  感嘆為何沒有好好利用水資源

因此斥資建造水圳  築堤設閥  引上游水  灌溉田地

紓解百姓乾旱之苦  鳳山地區收成皆增加一倍  家家蓋倉存糧

當時的知府熊一本  來到鳳山地區視察  鳳山居民皆歸功曹謹

熊一本也接受當地居民的要求  將水圳名稱取為「曹公圳」

到咸豐10年(1860)  鳳山居民為了追崇曹謹的德政

在縣署東側鳳儀書院內  建造曹公祠祀之

後來日治時期明治33年  當時的台灣總督兒玉元太郎巡視鳳山

發現曹公祠年久失修  將廟址移至曹公路現址重建

廟門口並無一般廟宇所看到的石獅

而是  羊跪乳  和  烏鴉反哺  的塑像

除了警惕人及時孝親以外

也提醒鳳山人要  飲水思源  知恩圖報

不要忘記曹公過去的恩惠

曹謹的祿位

曹公謹

原放置廟前的牌匾

稱讚曹公德政的古匾

今日的曹公圳  兩旁增植綠地

變成鳳山人散步娛樂的公園

曹謹開水圳

相傳有一則和龍母鬥法的故事

可看高雄縣文化局的走讀鳳山的文章

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