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貝便祕了,怎麼辦?
◎兒童便秘的定義,主要有三個特點 1.糞便質地過硬 2.解便困難 3.排便次數減少,每週少於3次 宿便的定義較不明確,但有一特點,長時間每天每公斤體重排便量小於5公克,就有宿便的可能性。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神經系統、臟器功能都尚未發育成熟,適應調節能力差,任何危險因子都容易引起兒童便秘。 飲食是導致兒童便秘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偏食、食物過度精緻、不吃蔬菜水果等;便秘嚴重就會造成肛裂疼痛,惡性循環成糞便阻塞,有時更會出現發燒症狀,漸漸演變成慢性便秘,不可輕忽,後續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遲滯等合併症。
◎兒童便秘的原因有那些? 1.食物中所含的纖維或渣滓太少: 現代兒的飲食多為奶粉及偏愛精製與可口的食物,所含的纖維太少,以致糞便的量不足以激發排便反射作用,而當量夠時,糞便已經因貯積過久而堅硬如石了。 2.水份不足: 飲水不夠,導致糞便乾燥,不易排出,有些父母,為了避免小兒尿多的不方便,故儘量少與喝水,而連帶而來的就是大便的硬結。 3.如廁習慣不良:因為一些事件而自主性閉便,例如上課來不及、教室規則、只顧玩耍、反抗排便訓練、渴求關心、肛裂疼痛而使大便忍住不解,久而久之排便刺激的反射就會減低。 4.痙攣性便秘: 常見於慢性焦慮症的病患,因精神緊張、情緒不安,使得結腸呈痙攣狀況,腸道直徑變小,糞便無法向下移動,此種患者,有時會有交替性腹瀉,其大便常呈小丸狀且帶有過量的黏液。 5.藥物作用: 有些止咳藥水、治潰瘍用的制酸劑、麻醉止痛劑、抗高血壓藥、及鎮定劑等,容易抑制大腸的蠕動,或使大便質地變硬而引起排便的困難。
◎如何克服便秘? 1.飲食定時: 尤其應有豐盛的早餐,在吃過飯後,因為「胃—大腸反射作用」,大腸的蠕動力最強。因此,若在餐後再稍微散步走動一下,則可產生便意,所以在餐後半小時左右大便是最順乎自然的方式。 2.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什麼時間,小朋友一有便意,就得讓其方便為先。 3.多吃纖維質之飲食習慣: 粗製又含纖維的食物,如粗穀、堅果、水果及蔬菜,不僅可消除便秘還可控制體重。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同時可以在腸內吸收水分,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道蠕動,利於排便。攝食纖維質食物,例如各種蔬菜及水果(如木瓜、香瓜、香蕉、蕃茄、桃子、柑橘、奇異果)以及五穀(尤其是全麥或糙米),都有軟便的效果;同時減少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每天至少服用五份以上纖維豐富的食物,例如新鮮的水果、蔬菜、麥麩、全穀類早餐食品和乾果,乾果包括葡萄乾、黑棗、豆子和花生等。吃較多的纖維質,需同時搭配足夠的飲水,才能改善便秘。 4.多喝開水: 每天至少喝充足的水份,有助糞便軟化及腸壁潤滑。 5.多做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增加腸胃蠕動強化腹部肌肉,而有利於正常的排便。仰臥起坐及騎腳踏車是兩種鍛鍊腹部肌肉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6.取蹲姿解便: 蹲姿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勢,此種姿勢比坐姿更易在腹部施力。目前一般使用的坐式抽水馬桶太高,無法採用蹲姿,除建議廠商針對國人體型,製造較合適的馬桶外,暫時之補救方法,可置矮凳於馬桶兩側,雙足踏於其上,如此則較近似自然的排便姿勢。 7.避免容易引起便秘之食物或藥物: 避免濃茶、巧克力、乾酪、馬鈴薯等容易引起便秘之食物,常用的止咳藥、制酸劑等亦易致便秘。 8.避開精製食品或加工食品: 一但飲食中刪減了這類食物,可逐漸減少肥肉與油炸食品的攝取。這些都是造成便秘的幫兇。 9.少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人工添加物,通常也都是不健康的。汽水又含有高糖以及咖啡因之類的東西,都會增加排尿的次數並吸取你體內珍貴的水分,而使便秘惡化。 10.在食物中加添有助消化的物質: 用大量的水搭配纖維補給品,或吃一些含五穀及酸奶(優酪乳中含量很高)之類的食物。適量使用寡糖,因為寡糖可以促進腸內有益菌的生長,有利於便秘的紓解。 11.養成定時上廁所的習慣: 如果小朋友早上趕上學來不及上廁所,可以把習慣改成每天晚上,而且要解乾淨。久了養成固定時間大號的習慣,便秘自然就改善。想上廁所時便立刻去做,如果你拖延了這種感覺,直腸就會緊縮。
◎經常使用瀉劑有那些壞處? 1.常用瀉劑來維持腸道之暢通,最大的壞處是會破壞自然的排便反射作用,使便秘更趨惡化。不用瀉劑就不排便,造成所謂的「瀉藥依賴性」。 2.瀉藥的數量是愈用愈大,結果是愈來愈無效;此時,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 3.瀉藥所造成的人為腹瀉,會引起某些電解質的喪失,及蛋白質的流失。 4.有些礦油類的瀉劑會影響維他命A、D、E的吸收。 總而言之,偶而用瀉劑來解除便秘之苦是無大礙的,如在旅行之時;由於飲食起居不正常而引起便秘,就有賴於其他的方式使大便暢通,但若長期天天使用,則將會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