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醜 ~兩天牛
「哇!好漂亮的天牛!」
當我秀出上面的紅天牛照片與朋友欣賞時,有位朋友如此讚嘆著。
「吼!怎麼會有……這麼醜的天牛?」
當我發現下面這隻深褐色天牛時,當場一位朋友,忍不住如此訕笑著。
好醜的天牛?此般評語,讓July印象很深刻。
平平是天牛,那ㄟ差這麼多?
的確,第一張紅色天牛,本已鮮妍惹眼,再加上黃花綠葉陪襯,
「黃綠紅」所形成的視覺張力,第一眼瞧見,當然美的沒話說!
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這隻紅天牛家族(Purpuricenini)美美的成員吧!
它叫做「丁美氏紅天牛」,又名「棗紅天牛」
學名:Purpuricenus (Sternoplistes) temminckii Guerin-Meneville, 1844
棲息在平地至1500公尺左右之闊葉林中,日行性,喜訪花,
體長約12~17mm,春天、夏初,是它活躍的季節。
體色鮮紅,前胸有明顯黑斑,鞘翅泛著淡淡如磨砂般的顆粒質感。
也順便認識一下這美美的小黃花吧!
景天科植物:玉山佛甲草;學名:Sedum morrisonensis
是美是醜,其實,完全存乎一心。
有些人,願意停下腳步,低下頭來,欣賞大自然賦予的種種神奇美麗;
而有些人,卻對這些小花小蟲,無動於衷,
甚至覺得它們卑微渺小,不屑一顧!(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而已)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開頭便講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意思就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因此相對而生,
導致人們都在追求美麗,揚棄醜陋,於是比來比去,紛爭迭起,
結果,反而不美了!
在佛教中,「眾生平等,無分別心」的體悟,是一種需要修行的智慧!
再美麗的事物,看久了,也會沒有感覺,不再覺得美麗,
再醜陋的面容,看久了,習慣了,也同樣不再覺得醜陋。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以此中觀點,再細看這一隻「乍看醜陋、實為特殊」的深褐色天牛,
相信,亦會有不同的感受。
也認識它一下吧!
台灣瘤條天牛,又名蓬萊瘤條天牛
學名:Aethalodes verrucosus formosanus Kriesche, 1924
渾身瘤狀突起,尤其鞘翅表面,長滿了鋸齒狀棘刺,體長約24~27mm,
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中,夜行具趨光習性,
不過白天偶爾也可以發現。
這種凹凸不平、坑坑疤疤、渾身帶刺的身軀,特殊中,有種耐看的美感。
就像老婦臉上的皺紋,鐫刻著歲月痕跡,深層的美感,以無相蘊藏其中。
皺紋之所以稱得上美感,來自於對生命滄桑的理解與洞悉。
台灣瘤條天牛,若以眾生平等的胸懷、對生態系譜的全面認識,
悉心看待, 美感,就跟著出來了!
或許,你仍然認為,怎麼看,都覺得丁美氏紅天牛來得漂亮,
幹嘛冠以「眾生平等」的大招牌,硬把美醜混為一談?
的確,人性天生愛美,對美醜的分辨能力,與生俱來,
這點,從初生嬰孩會受到顏色鮮豔的玩具所吸引,就可以得到證明。
只是,客觀「分辨」事物的美醜,和心境「分別」事物的美醜,
是不同的兩個層次。
分辨能力,與分別之心,是不一樣的。
人與生俱來,就有基本分辨美醜的能力,
更以之為基礎,形成客觀的審美標準~懂得如何審美,這是分辨能力!
但分別之心,只會帶來比較; 而不當的比較,則給自己帶來了痛苦!
July敢說,分別心越重的人,嫌惡之心也越強,離快樂、離幸福,也就越遠!
分別之心,需要後天的修行,才能消解,才能去除。
去除分別之心,不等於失去了分辨的能力。
我可以說,丁美氏紅天牛看起來是比較漂亮,沒錯!(分辨能力)
但同時,台灣瘤條天牛也很漂亮,除了長相特殊外,
更因為它在生態席位上, 必有上天賦予的重要地位。(無分別心)
去除了分別之心,也就懂得生命的美感。
真正懂得美感的人,會以美感,去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同時,也懂得以美感去看待生命中,所有的苦難。
這樣,差不多也就等同於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