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五月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大陸國道高速公路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北起嘉興市海鹽乍浦附近,跨越廣闊的杭州灣海域直達寧波市的慈溪,全長 36 公里。
這座大橋興建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加速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整合,要推動寧波市成為長三角南方的經濟中心城 市。 寧波現在已經有 「杭甬高速公路」 、 「甬台溫高速公路」和國道「沈海高速公路」 ( 北至東北瀋陽南至海南海口)的加 持。 加上興建中的「甬金高速公路」的串接 , 東有「北侖深港」 ; 西有杭州市及寧紹平原的廣大人力腹 地, 的確具有十足發展潛力 。這裡有山有水且氣候宜人,頗適合居住。
交通上, 以往從上海到寧波因大海阻隔,不管是鐵路或是公路都必須繞道杭州 市,走最遠的三角兩邊 。 大橋建成之後,寧波到上海間的距離縮短了 120 公里 。以往上海到寧波的車程要四個小時以上,現在卻只要兩個小時,對來往蘇州、昆山、無錫等市的長三角的旅客都非常的方便 。
整座大橋總投資共 118 億人民幣 , 依 杭州西湖「蘇堤」、「長橋臥波」的美學概念來設計,也同時兼顧杭州灣複雜的水域環境。從遠處看,整座大橋平面為「 S 」形曲線,線條優美。從側面看,南、北通航橋孔處各呈現一個拱形,使大橋具有起伏跌宕的活潑律動。杭州灣大橋的「 S 」形橋型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美觀。高速公路的興建有其科學上的要求,就是直段不能太長,否則容易讓駕駛產生視覺疲勞而發生事故;其次,橋樑各段的橋軸線也應盡量與漲、退潮的主流垂直,以減少橋樑對水流的影響,同時也是顧及了船隻航經橋下時的安全。
另外 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其中段偏南的地方有一個 一萬平方米 的「海上平臺」,它將通過“橋上架橋”的方式與大橋相連。據了解,在大橋施工階段,海上平臺將為施工隊伍提供生活的保障,同時它還具有救助及管理基地的功能。大橋建成之後,它將被改造成具有旅遊觀光功能的人工島,遊客們不僅可以享受休閒娛樂服務,還可從島上看到南通航孔的側面倩影,其海上立體交流道的獨特視角會帶來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