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充電再出發

  • Share this:

http://tw.tzuchi.org/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4316:C0A99E90D80111EA94C7EFE7464CB412&catid=90:2009-12-21-02-51-46&Itemid=290 研習充電再出發 2020/08/01| ◎吳美貞,曾慧瓊/臺北報導 E-mail < 前一個 下一個 > 2020年慈濟北區社區親子成長班工作團隊研習活動,是教聯會每年最盛大的事,集合全北區教聯會老師的智慧,每一區負責一個主題;課程規劃結合時勢,有新型冠狀病毒、食安問題等很生活化設計,且全部的研習活動,都 是透過體驗、實作、遊戲,以多元教學來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年北區教聯會都需籌劃新的教案課程,主題大都扣在孩子們應該學習的品德教育,為了吸引孩子,內容一定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今天要示範的五大主題分別是尊重、禮貌、呼叫妙博士-動物農夫、責任、孝順;由各聯區教師團隊分別演示。與今年經典雜誌首場的喜閱巡迴書展,雙雙於8月1日在雙和聯絡處舉行,共有三百三十位學員參加。 這次的研習因欣逢喜閱巡迴書展開展,課程中也安排了學員參觀書展及參與經典大講堂-由前新聞局長邵玉銘主講的講座「從閱讀中,追尋證嚴上人的道路」,讓大家不僅在教案上充電了;更讓與會的人透過書海陶冶了自我的心靈。 ◎以善為寶 打造人間淨土 多年來拜讀慈濟中英文版的書籍的邵玉銘表示,證嚴上人「以善為寶」的思想與實踐其影響力,是全世界性的、是最大的民間力量、更是個巨大的奇蹟。 身為基督徒的他,又侃侃談起了第一次在慈濟醫院遇到的驚訝! 「醫護人員以『大德』稱呼來院者,志工間用『幸福了!』取代應是『辛苦了!』的問候。」哪個宗教或團體是這麼說的呢?這是一間以病人為尊的醫院啊! 邵玉銘再以當年新聞政務官的經驗分享,他說:人不一定要「人定勝天」,人是要「敬天畏地」,用強大火力只會製造戰場加深仇恨,而任何地方只要有慈濟就能變成人間淨土。 因為上人所創辦的「慈濟」;是不分宗教、種族、膚色、國家;給的協助又是身心靈皆顧,更要求慈濟人要有「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的胸襟,因此蓋教堂、大愛屋;甚至在印尼排華嚴重時期依然整治了紅溪河等建設或改善工程,一直在有苦難的地方進行著。 ◎多元教學 啟發孩子身心發展 親子成長班工作團隊研習活動是教聯會每年最盛大的事,集合全北區教聯會老師的智慧,每一區負責一個主題。學員吳美鈴分享很清楚看到課程規劃結合時勢,有新型冠狀病毒、食安問題等很生活化設計,且全部的研習活動,都是透過體驗、實作、遊戲來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後,才能有機會進而內化到心裡。 在親子班十幾年的美鈴更以自身經驗談到:「我的小孩也是在親子班裡面,在他國中、高中時告訴我,因在親子班聽到某一句靜思語,使他在跟同儕有一些衝突或有些關卡過不去的時候,可以度過這些困難,所以很感謝我當初送他到親子班來。」 又言,自己可以這麼堅持下去,除了是因北區教聯會有很豐富資源;與分工合作做親子班工作團隊最強大後盾外,最主要是在教育領域裡看到孩子的需要、成長以及家長善的回饋,所以這麼有價值性的工作當然要堅守著。 ◎動物農夫教案真有趣 此次的研習,由王敏慧老師演示的動物農夫教案,是非常活潑又有趣地。原來嘉義縣教育局有鑑於多元課綱的發展,跟慈濟志工商量是否讓有關食安、環保、愛動物等課程進校園?後來慈濟志工陳乃裕邀約教聯會老師,把《呼叫妙博士》以前的教案找出來,編輯成簡報或影片。 王敏慧老師非常喜歡動物,也很關懷有機農業,這個教案談到動物與農夫、與人及土地的關係,因此要透過一張張簡報,讓孩子了解生態與食的環保;「那些動物、昆蟲對農業有貢獻?」因為唯有友善天地才能食的平安。 「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王敏慧老師問學員,現場一片沉默再提示「天天吃泥土,長肉不長骨,真人不露相,幫你種稻穀」學員們個個面面相覷,王老師就直接公布答案-蚯蚓,學員們哄然大笑「喔!原來是蚯蚓啊!」。接著她又言像蚯蚓、牛、老鷹對農業幫忙很多,而雞、鴨、鵝長久以來默默地在田間為農夫服務,不喊苦也不喊累。 天地之間自然有它的秩序,也就是所謂的生態,根本不需要人類去插手,因為若去插手就是在破壞我們的生態跟生活。透過這樣的課程告訴孩子們,從蚯蚓到小鴨都是無怨無悔為人類犧牲奉獻,教人如何不愛牠?希望大家愛動物不要只是口號,應該用感恩、尊重、愛的方式來對待牠們,多蔬食、少肉類。 ◎推廣書展 帶動開卷 也是教聯會老師的鍾秀英用感性地口吻說,今天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學者風範,原來邵玉銘的演講讓她深深地感動,邵局長不只跨越了宗教藩籬,更透過專業的新聞眼與人文素養來認同、肯定慈濟,這學者風範令人景仰與敬佩。 鍾秀英老師再言,剛剛看了一下書展,翻閱著琳瑯滿目的書籍,感慨甚深,因為許多學生看到書就忍不住點頭,為什麼?因為他們已被3C產品控制了,看到平面的東西,腦袋就靜止了紛紛陷入想昏睡的狀態。 面對著現在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圖書館借閱率直直降;書局一家家關,這潛在的國家隱憂……而經典雜誌竟是如此的有遠見,努力地花心思推廣書展,要來改變現代人對3C產品的依賴,其用心與勇氣令人讚嘆。 教育是百年大業,這些默默在社區付出的學員;有志一同要將今天研習課所學的帶回社區親子成長班,讓孩子透過體驗遊戲分站一起增強品德教育。 圖左 :2020年慈濟北區社區親子成長班工作團隊研習活動,8月1日於雙和聯絡處舉行,一年一度的盛會,共有三百三十位學員參加。[攝影者:黃淑貞] 圖右 :吳美鈴老師(前排右)在親子班十幾年了,自覺在教育領域裡因為看到孩子的需要,所以做這一份工作是很有價值性的。[攝影者:黃月嬌] 圖左 :歡樂的團康帶動學員們一起互動,希望成為彼此好朋友。[攝影者:黃月嬌] 圖右 :教聯會老師演示「責任」單元中,透過拼圖遊戲讓孩子學會責任心的培養從小就要開始,並從小事開始做起。[攝影者:黃月嬌] 圖左 :喜閱書展開展當天,前新聞局長邵玉銘在雙和聯絡處演講「從閱讀中,追尋證嚴上人的道路」。[攝影者:姜媛榕] 圖右 :這次北區社區親子成長班工作團隊研習,因欣逢喜閱書展開展,課程中也安排學員參觀書展及參與經典大講堂。[攝影者:姜媛榕] 圖左 :一樓感恩堂,喜閱巡迴書展開展,課程也安排學員參觀書展,大家挑選適合的書籍可以當補充教材。[攝影者:黃月嬌] 圖右 :課程演示「呼叫妙博士-動物農夫」王敏慧老師透過一張張PTT簡報檔,讓孩子了解生態與食的環保;「那些動物、昆蟲對農業有貢獻?」「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攝影者:黃月嬌]

2020年慈濟北區社區親子成長班工作團隊研習,集合全北區教聯會老師的智慧,每一區負責一個主題;課程規劃結合時勢,透過體驗、實作、遊戲以多元教學來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攝影者:黃月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