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低血糖症的病因症狀與中醫藥治療驗方
正常健康的人血糖應該保持在飯前110飯後140左右,不管飯前或飯後如果血糖低於60mg就會產生一些症狀,血糖過低也是一種病態,必須及早治療。
一般患糖尿的人,因為注射胰島素超過量或口服控制血糖藥物過量,或因為運動過渡激烈而未補充食物,空腹太久,比較容易產生低血糖症,其實低血糖症還有很多原因,並不只限於糖尿病患者,要真正治好低血糖症,必須真正療解主要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低血糖症也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患有低血糖症,因症狀較輕不加重視,只治療它的併發症,等到病情逐漸嚴重後才發現,這對治療低血糖症會帶來更多的併發症,也是更難治療的因素之一,因為血糖值愈低,病情進展愈快,持續時間愈久,症狀會更嚴重更難治療。
低血糖症的病因
治療糖尿病時注射過量胰島素。
胰島素功能亢進,胰島外細胞瘤,胰島細胞肥大與增生。
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下視丘疾病、腦幹疾病。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都容易造成低血糖症。
另外,過渡消耗體力,營養吸收不良,重症慢性疾病,下痢太久,年邁體衰,婦女哺乳、妊娠,及藥物傷害等也是造成低血糖的因素。
低血糖症的症狀
有分急性血糖下降跟慢性血糖下降兩種不同症狀
血糖下降較快的症狀:如飢餓感,疲倦虛弱,容易出汗、緊張,臉色蒼白、心悸、血壓偏高,噁心嘔吐等。
血糖下降較慢,時日久,血糖甚低:容易引起精神失常、表情特異、易激動,恐慌、慌亂、狂躁,併發頭痛頭昏,視力障礙,肌肉無力、痙攣,眼球肌癱瘓、精神不集中,語言遲鈍等症。
診斷方法:低血糖症可經由測血糖儀測定,飢餓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斷。
中醫認為低血糖症屬於脫汗、虛勞的範圍,與心、肝、脾三臟有密切關係。
主要原因為肝郁脾虛,心脾兩虛,暴脫亡陽等,故治療宜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安神,益氣固脫,回陽斂陰為原則。
低血糖症的中藥治療驗方
急救處理:生脈飲配服糖漿治療急救。
一般低血糖症需常服歸脾湯及生脈飲,如果影響到腦部退化需加杞菊地黃丸效果會更好。
如果因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糖症,而經口服葡萄糖或注射葡萄糖仍未見改善者宜服用:人蔘、當歸、牛膝、麥冬、生地、白芍、玄蔘、茯神、茯苓、桑葉、麥芽、菊花、甘草等藥治療。
中醫對低血糖症要如何診斷辯證
低血糖症可經由測血糖儀器測定,飢餓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斷。
中醫認為低血糖症屬於脫汗、虛勞的範圍,與心、肝、脾三臟有密切關係。
主要原因為肝鬱脾虛,心脾兩虛,濕熱閉竅,暴脫亡陽等,治療低血糖症宜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安神,清熱化濁通竅,益氣固脫,回陽斂陰為原則。
低血糖症的中藥急救治療驗方:急救處理以生脈飲配服糖漿作急救治療。
治療低血糖症一般採取補及糖份,這對胰島素不足體質會增加負擔,最好還是依俱個人不同體質,選用中藥配方治療,是最理想的方法。
低血糖症需常服歸脾湯及生脈飲,如果影響到腦部退化需加杞菊地黃丸效果會更好。
如果因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糖症,而經口服葡萄糖或注射葡萄糖仍未見改善者宜服用:人蔘、當歸、牛膝、麥冬、生地、白芍、玄蔘、茯神、茯苓、桑葉、麥芽、菊花、甘草等藥治療。
中醫辯證論治如何治療低血糖症
治療低血糖症主要分為肝鬱脾虛、心脾兩虛、濕熱閉竅、暴脫亡陽等不同病因、症狀各有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
(一) 肝鬱脾虛:血糖過低,主要症狀,胸悶不暢,急躁易怒,疲倦容易流汗,手腳四肢容易麻木,經常頭暈頭痛,心情慌亂,容易失眠,容易飢餓,如果進食則可立即減輕症狀,以逍遙散加黃耆、浮小麥、酸棗仁、人蔘、生牡蠣等藥水煎服。
(二) 心脾兩虛:血糖過低,倦怠無力,自汗,食後腹脹,經常腹瀉腸鳴,溢氣空嘔,心慌心悸頭暈,臉色蒼白,脈細弱,以歸脾湯加生牡蠣、浮小麥等藥水煎服。
(三) 濕熱閉竅:血糖過低,多汗嗜睡,體弱神昏,木僵,脈滑,宜清熱化濁通竅,以石菖蒲、梔子、竹葉、竹瀝、丹皮、鬱金、連翹、燈心、木通等藥水煎服。
(四) 暴脫亡陽:血糖過低,大汗淋漓,臉色蒼白,手足冰冷,精神疲憊,呼吸薄弱,脈微欲絕,宜益氣固脫,回陽斂陰,以生脈飲加龍骨、牡蠣、附子、麻黃根等藥水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