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糖尿病

  • Share this: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是治標兼治本。治標是降低高血糖,解除患者臨床症狀,防治併發症。治本是調理患者的陰虛燥熱和腑臟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維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屬於中醫 " 消渴病 " 范疇。一般分為上、中、下三消。有肺熱、胃熱、腎虛之別。但臨床上往往不易劃清,治療應三焦兼顧,三消同治。而其中心環節在中焦脾胃,脾胃功能異常,脾弱胃強,氣虛不運,升降失常為其主要病理基礎之一。在用化瘀藥時不可忘記對本病的治療,即化瘀法不宜通治糖尿病,但可貫穿在糖尿病整個治療病程中。 中醫針灸療法一般以針刺為主,或並用灸法。治則多為滋陰清熱或健脾益胃,手法多為平補平瀉,取穴:曲池、陽陵泉、三陰交、豐隆、尺澤、魚際、地機、氣海、足三里、關元、復溜、中脘、內庭、帶脈,採用平補平瀉。針刺對於糖尿病患者不僅具有明顯低血糖作用,而且具有降低血脂。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2501826 糖尿病患者發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是燥熱內盛,陰津虧耗,腸燥不潤而致。而腸燥為標,陰虛為本,對其治療必須以滋陰為主。中醫辨證論治方法如下: ( 1 )肺熱傷津,津枯便秘 臨床表現: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大便乾結,舌尖紅,舌苔薄黃,脈洪數。 治則:清熱潤肺,生津增液,潤腸通便。 方藥:用白虎加人參湯加味:人參,知母各 15 克 ,葛根,生石膏各 30 克 。每天 1 劑,水煎 2 次兌勻,早晚分服。 ( 2 )胃熱熾盛,津傷便秘 臨床表現:多食善饑,形體消瘦,尿頻量多,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脈數有力。 治則:清胃瀉火,滋陰潤燥。 方藥:用玉女煎加味:生石膏 30 克 ,知母 12 克 ,生地、麥冬、牛膝、玄參、決明子各 15 克 。若大便燥結不通者可酌加玄明粉 10 克 (溶化服)。每天 1 劑,水煎 2 次兌勻早晚分服。大便通後即去掉玄明粉,可繼續服玉女煎加味方。 ( 3 )腎陰虛內熱,傷津便秘 臨床表現:尿頻量多,尿黃混濁,腰酸膝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舌質紅,舌苔少,脈沈細而數。 治則:滋陰補腎,生津潤腸。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生地,山藥,山萸藥,麥冬,決明子各 15 克 ,澤瀉,茯苓各 10 克 。丹皮,知母,黃柏各 12 克 ,每天 1 劑,水煎 2 次兌勻,早晚分服。 http://www.aptcm.com/APTCM/medinfo.nsf/ByUNID/6AA4FC7C83C49D5A48256C5D002E48E3?opendocument ( 1 )肺熱傷津,津枯便秘屬上消 ( 2 )胃熱熾盛,津傷便秘屬中消 ( 3 )腎陰虛內熱,傷津便秘屬下消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2910459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