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Swinhoe台灣生物史上的一代偉人

  • Share this:

對於「斯文豪氏」這個名子,生態愛好者應該都不陌生...鳥類、魚類、爬蟲類、兩棲類、哺乳類、昆蟲...都有他的足跡,而大部分的人對他完全不了解,當我在介紹斯文豪氏天牛時(圖1),我曾有朋友跟我說過:「這個叫斯文豪的人也真閒...。」不可否認當時大英帝國的英國人,確實是很閒,但這也是歷史的一個重要軌跡,富裕使知識重要了起來,文明也因使得以進步,常常有人會問我為甚麼要做標本?作標本不是很殘忍嗎?

標本可以證明一樣生物、植物,在一個時空曾經存在過,所以標本就像是一個歷史的碎片,而拼湊起來就能呈現歷史

只有照片能正他它的存在嗎?沒有DNA能判定牠的品種嗎?而證據就是標本的重要性,羅伯‧斯文豪所採集的標本至今仍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圖1Paraglenea swinhoei Bates, 1866

郇和 ( Robert Swinhoe ,1836年9月1日-1877年10月28日),或譯 史溫侯 、 斯文侯 、 斯文豪 ,英國外交官,博物學家。

郇和生於印度加爾各答,18歲便進入英國外交部擔任外交官,曾長期擔任英國駐廈門、打狗 (今高雄)等地領事。在任內調查了中國南方和台灣的自然生態,在英國皇家鳥類學會的Ibis雜誌發表了很多關於中國鳥類調查的文章,他曾經發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統的中國鳥類名錄和台灣鳥類名錄。現在台灣記錄的鳥種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郇和首先報導的。郇和1877年在倫敦逝世,死後他作為外交官的工作逐漸不為人知,而他在中國自然考察方面,尤其是鳥類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卻使他成為東方鳥類學研究的重量級人物。倫敦動物學研究院主席,P. L. Sclater(白尾梢虹雉的命名人)稱郇和為「迄今最成功的自然探索者之一」

1836年郇和生於 印度 加爾各答,他在印度渡過了童年。16歲時郇和被家人送回英國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就讀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1854年恰逢英國外交部招考駐外使領館公務員,18歲的郇和便輟學應考,並成為外交部的一員,被派往中國擔任駐廈門領事館翻譯。

青少年時期的郇和便已經對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經狂熱地收集鳥巢和鳥卵標本,在啟程前往中國之前,他將收藏地所有標本捐獻給了大英博物館。

Robert Swinhoe在台的畫作

郇和利用職務之便,充分地考察了中國東部和台灣島內地自然生態。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西方博物學家對中國東部乃至整個東亞還幾乎一無所知,郇和的考察開啟了歐洲學者研究中國生物的大門。自1858年,郇和開始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其第一篇論文是《廈門的動物相紀要》此後發表論文十數篇,專著數冊,新物種數十種。

郇和曾經多次進行環台灣島的生態考察,記錄島內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先後發現了包括藍鷳、朱鸝在內的十數種台灣特有鳥種和亞種。1862年郇和發表論文《福爾摩莎哺乳動物學》( On the Mammals of Formosa )記述了台灣黑熊、台灣獼猴、台灣雲豹等哺乳動物,並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台灣的動物地理分區更接近中國和喜馬拉雅類型,而與同屬第一島鏈的日本和菲律賓相去甚遠。在1862年世界動物地理分區理論尚未成型,郇和的論述具有相當的超前性。

他發表1863年在Ibis雜誌上的《福爾摩莎鳥類學》(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至今仍然是台灣鳥類學研究中最經典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郇和開列了他在台灣島內調查記錄的187種鳥類的名錄,加上之後的零星發現,經他發現的鳥類占目前台灣已知鳥種的三分之一還多。但是,由於當時清政府限制外國人進入台灣內陸,因而郇和對台灣生態的調查局限於寰島的平原地區,在1866年郇和曾經籌備過一次進入台灣內陸高山地區的考察,但是在途中被英國駐廈門領事館招回擔任廈門領事,考察遂告流產,這使得黑長尾雉(帝雉)等台灣特有高山鳥類的發現延遲了將近40年。

1863年郇和發表了《中國鳥類目錄》記錄了454種鳥類,並進行了初步研究和系統分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國鳥類名錄。1871年,《中國鳥類名錄修訂版》出版,這被認為是郇和最重要的一部學術專著。由於郇和在鳥類學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英國鳥類家學會聯盟榮譽會員的資格。

1870年郇和發表的南中國與台灣島嶼哺乳類相關報告,是和動物地理學有關的學術論文,此論文的內容被引用在華萊士的著作《島嶼與生活》(Life of the Island, 1902)和駐台美國領事戴維生的作著《台灣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1903)中。

除了鳥類和哺乳類外,郇和也是最早以科學方法記錄台灣昆蟲的研究者,他將在台灣採集的昆蟲標本交給亨利·貝茲(Henry Walter Bates)和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作為研究之用,兩人於1866年在倫敦動物學界分別發表了兩篇報告,是關於台灣昆蟲最早的科學性報告。許多首次發現的昆蟲也以郇和的名字命名。

另外,史溫侯於1860年代在台灣北部的考察,隨後寫成報告專文,隨著淡水開港通商,直接促成了台灣北部茶葉的種植與外銷,開啟了台灣北部茶葉量產外銷的商機,也始台灣產業與人口向北推移的進程加快腳步。

台灣航海圖

羅伯特·史溫侯命名的一個動物學名時,該作者的標準命名人縮寫是 Swinhoe 。

Paraglenea swinhoei Bates, 1866

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 1903

Natrix swinhonis (Günther, 1868)

Nesiohelix swinhoei (Pfiffer, 1866)

Paraglenea swinhoei Bates, 1866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Robert Swinhoe生物的素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