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慣性對抗

  • Share this:

記得在 " 最後的蘇格蘭王 " 電影裡有句對白說:

" 怕死,代表你的人生值得活下去 "

神創造世界,賦予人生,不論物質界或精神界裡的道理脈絡,似乎無處不充滿矛盾,正面事物的投影就是陰影,而負面的陰影又能反證正面事物的存在…

不敢冒險追求新事物,是否也意味著,你的生活只是遇到瓶頸,其實還是擁有很多?

而愛情,出現得似乎有脈絡可循,又好像突然性的蹤跡難尋

但每一段愛情到最後的善終,都是波平如鏡,明心見性。既是沉靜的清澈見底,也同樣意味著不再有波瀾蕩漾, 我們需要慣性來給我們安定與浩瀚時空裡的立足點,卻也因為慣性而失去好奇與新鮮的渴望。

這時,愛情究竟是昇華了?還是就此消失了呢?

人渴望安定,但當安定到了極致,就變成了入定,入定的感覺,就像沒活著了。也因此,人重新用不同形式的動作去尋求刺激,例如創作、賺錢、藝術、政治、公益、新戀情,用以感覺自己還活著存在…;而天使從終極的幸福中重新投入殘缺矛盾的人間,神我兩忘的幻化成人或地方神祇。

我曾說過幸福的鐵三角是:自我實現、愛情實現、無私回饋這三大項。

但矛盾的是,當幸福開發的愈多,虛無吞噬感感知的作用也會愈來愈大,我的感覺是,人必須自己體會,知道在這三大項中輪流漸進的開發,好讓自己的身心重新在這三項中回歸飢渴,才能再繼續感知幸福,如果偏執於其中一項,都會有相對應的問題出現。

例如愛情實現過多,很容易就變成是戀愛重口味,愈危險、愈新鮮的禁忌戀情,就愈能刺激感知,找回自己的存在感;

又例如偏執於自我實現,很容易名利不滿足,非理性的為了保持名利地位,去犧牲掉其他多元的人生價值;

又例如偏執於無私回饋,也一樣會不小心犧牲平衡的價值觀,視大愛為至寶,小愛為低下而任意犧牲…從一個極端,擺盪到另一個極端

但很遺憾的結論是:

就算幸福的鐵三角都輪流開發,或用盡一切其他的方法,讓自己的身心重新在這三項中回歸飢渴,人都還是會因為幸福麻痺,而在慣性的作用下漸漸的失去感知,也仍會被時間慢慢掏盡身體的青春與心靈的熱情。

但另一個不遺憾的結論是:

人的生命時間雖然有限,但世界之大,滄海之奇,我們絕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能巨觀、微觀的看盡一切,體驗一切,然後讓虛無掏空。

在永遠沉睡之前,我們永遠有繼續創造、旅行的可能性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