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溺 ” 跟關懷獨居老人、抓紅火蟻一樣,又是消防界裡的奇怪勤務之一,沒有任何的法源依據支持它的存在,卻始終屹立不搖,聽說起因是局裡面的大官聽說有人溺水之後,就馬上去攬過來的工作,基層的同仁們稱它為 ” 看海的日子 ” ,我還在桃園服務的時候,也參與過這一類的勤務。
一大早幾個分隊集結出發,有人開消防吉泵車(配有泵浦的吉普車)後面加個拖架拖橡皮艇,有人開救護車,也有人開私人車 … 載滿了救溺用的救生圈、魚雷浮標、船槳等等。救生站設置在永安漁港,這是個比較多人會去玩耍的地方,雖然景色比起南台灣沿岸的西子彎、白沙灣,北海岸的沿岸龍洞、福隆、金沙彎等都差了些,但畢竟對在地人而言,永安漁港有著熟悉與方便,以及伴隨他們成長的記憶。不過對我們消防同仁而言,可就是折騰了,不論是留在隊上或出勤的都是,留在隊上的人因為有人去了防溺,有人去了訓練,有人去開會,有人去宣導、講習等等 … ,常常都只剩下值班一人和兩個救護同仁要承擔好幾萬人和各種營業場所轄區的工作量。
去防溺勤務的人則要承受酷暑昏頭,口乾舌噪與皮膚曬傷,老百姓來海邊踩水,除了週休假日,大部分都會挑下午四、五點以後的時間,以避開酷暑和強烈的紫外線 … 平常日的炎炎夏日從早上十點開始進入烈日當空,掿大的沙灘區,只見消防隊的鐵皮屋救生站孤零零的豎立在其上,幾個沒冷氣和電風扇使用,半晌就已經曬到通紅透體的消防員瞇著眼睛,不時的用僅有的飲用水澆著自己的臉和身體,空氣熱騰騰將眼前的視覺空間蒸得扭曲,彷彿有弧線上升。假日有人潮的時候,水上救生協會才會在另一頭駐救生站,只是不知平常日消防隊到底為何而 ” 站 ” ?
下午四、五點後,每當遇到涉水太深的民眾,我們的任務就是下海吹哨子趕人,有的老百姓很識相,一趕就走,但遇到比較皮的,就跟你玩躲貓貓,跑到你視線能及,甚至不能及的地方,硬是要挑戰大海的波濤,你追過去,他們就回岸邊,你轉身一走,他們又跑進深水處,在沒有法源依據可以管的情況下,甚至有時遇到對哨音和規勸充耳不聞的死老百姓時,也只能摸摸鼻子算了。其實,只要有警告標示,有勸阻不聽時的裁罰依據,這項工作將會容易得多,然而大官們不管這些,他們都只知道要把工作量和工作種類化簡為繁,把執行上產生的種種問題化繁為簡,不提供協助甚至視而不見,不管過程只要結果,反正基層永遠可以用來做代罪羔羊 … 。
退潮時最危險,許多民眾依然無所謂的偏離我們管轄和勸說,繼續至深水玩耍 … , 這是真實的現象,使這多招攬來的防溺工作受挫折在所難免;懂得自我解放的同事,推橡皮艇入海,假試裝備之名行玩耍之實,也邀請一些活潑的民眾朋友加入,上船出海玩耍;有時則背著釣竿、漁網出海,抓些野味等待下防溺勤務時,回分隊打打牙祭,讓幾乎中暑、不舒服的身軀和曬傷脫皮的皮膚,來點身心補償 … 。 下勤務回分隊,仍依然要繼續執行所有的消防勤業務,包括深夜勤務等等,我去了幾次的防溺勤務之後,也漸漸的加入自我解放的行 列,望滄海而一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