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在做選擇之前,光用推敲分析的,就已經知道苦比樂多,但為什麼還是願意奮不顧身去走ㄧ回?是為了一份愛?一份想像?還是一份期待?我們究竟愛的是什麼?是一個有獨立自由意志的人,還是愛著自己的想像而已呢?有一天,跟對方在一起了,發現原來ㄧ切跟自己原本想的並不一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逼迫對方去符合自己的想像,符合自己的偏好,對方不願意就叫做無情無義嗎?扮演無情人的人就會比扮演悲苦的人好受嗎 ?誰會希望和曾經愛過的人無緣,無法永恆呢?
你最愛誰?我們果真會愛一個人超過愛自己嗎?
如果不能照對方原有的本像去愛他,硬要對方用自己的方式,來回饋你付出的情感,那麼,這當然不是你不愛他,而是你更愛你自己;人通常不願意承認,總以愛對方為旗號,實際上所做的都是逼迫,終極的目的都只是想要滿足自己而已 … 。多少愛情,不論是口裡的信誓旦旦,或是行為上為對方犧牲奉獻,其最初動機與最終目的,常常都是想硬性、軟性的逼迫對方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過活,除非目的達不到的時候,還可以尊重對方的意願與選擇,這才是真愛,否則也不過是自私自利,幼稚的愛而已。
快樂與不快樂,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所以愛過的人,流過的淚,悲歡離合,無法逆轉的過去,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 我們沒有人能夠避免無知、無常、甚或陰錯陽差帶來的錯誤與傷害,只能靠著在試誤學習中修正,好讓ㄧ切沉澱昇華,遙遙祈願曾經愛過、關心的人,能夠過得幸福快樂 …
想起 1986 年的ㄧ首讓我感動多年的歌 … 。
無怨的青春
應該用什麼來包裹起 我們共渡的歲月 是滾燙的淚 還是痛快的乾杯 落淚會憔悴 乾杯容易醉 最好把它留在日記簿裡 慢慢地回味 總有一天 你會發覺 回憶只選擇最美的一頁 那些未開的蓓蕾 只是青春的另一個註解 ( 我深愛過 ) 無怨 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