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唱歌個人經驗分享交流

  • Share this:

關於唱歌個人經驗分享交流

一、 共鳴腔:大約吃三分飽,維持穩定血糖濃度,好讓共鳴腔裡面,相關的聲帶肌肉有力氣可以負載,五分飽以上就會影響到共鳴腔切換的靈活性了,歌曲中每個不同的字詞,所發音用的共鳴腔都會有少許不同,每個人先天聲代與共鳴腔構造也會也不同差異,是否能靈活的切換、競合運用,都需要多練習與嘗試才能多認識自己的狀態 … ,初期建議,模仿各種唱腔試一種好方式,等到熟悉自己的構造,所能呈現的各種狀態之後,就可以更勇敢的嘗試開發專屬自己的獨特新唱法了。

二、 熱身:唱歌其實也是一種劇烈運動,所以不要急著一開始吊嗓子,先從溫合一點的歌唱起,慢慢帶進音域愈來愈寬、換氣點愈短的高難度歌曲;另外,唱歌用到的肌肉群很多,其實最佳唱歌狀態,是全身裡裡外外肌肉放鬆,但又不失卻彈性的時候,所以適度溫水泡澡或是跑步、伸展熱身,也可以對唱歌狀態有所幫助。

三、 食物:喝酒會擴張聲帶微血管,破壞聲帶的彈性與氣的流暢,所以唱歌不宜喝酒;另外,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過熱、過冷的東西(包括抽菸)也類似原理;奶類、甜食之類的食物會在聲帶附近產生芶芡,也是不宜;茶或是咖啡等提神飲料,會讓聲帶與共鳴腔肌肉興奮痙攣,導致發音對不準自己原本精確的音感,或是穩定度打折扣,身體精神太累也會造成聲帶自主性打折扣的不穩。

四、 專注:情感要融入,精神必須專注去想像,去忘我,要做到這一點的基本入門是,歌詞與節拍行進、一定要唱到爛熟,想都不用想都不會唱出槌為前提,只要還要分心注意節拍或是歌詞,情感的融入與抑揚頓挫就會立刻打折扣給你看,正式比賽的關鍵成敗往往就在這裡,所以正式比賽唱現場的時候,比賽的歌曲從歌詞、節拍(包括肢體語言如手勢、舞蹈等等 …. )、每個環節幾乎通通都要爛熟,才不會影響到情感與抑揚頓挫的表現,才能讓演出更接近完美,脫穎而出。

五、 教練、選手、大師的差別:有的人音感很好,聲帶發育也合宜,而且通曉唱歌原理和達到最佳狀態的方法,情感與抑揚頓挫也能適時注入,所以隨便任何時候唱都有中上水準,可以敎導別人並做各種示範,但往往比賽就是不行,這就是屬於教練的範疇;而一個比賽的好選手,則是要具備教練所知的之外,幾乎都要經常性的練習(但不能過度而造成疲勞),維持聲帶通暢與彈性,自我挑剔,務求把每個小瑕疵都徹底修乾淨,才能在有水準的大型比賽脫穎而出,成為頂尖的選手奪魁。

※ 而頂尖的選手,則有機會爐火純青而成為大師,但相對的,應該就是委身於這個生命舞台了,因為人花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呈現在哪裡,而每個人的時間都一天 24 小時,不多不少,所以要投資時間在哪個領域對自己人生最好,會讓你活得最充實適性,就要好好想想過濾清楚囉!

※ 除非 … 你是那萬中無一的天才,什麼領域都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摸就可以頂尖,那才來亂揮霍時間吧 … 哈哈!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