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
唱歌需要的呼吸其實是我們小時候就會的呼吸法,可能你也有聽過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並不是說用肚子呼吸的意思,而是在呼吸時外觀上好像氣跑到肚子裡。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把我們平常很少用到的下面三分之一的肺部空間做更好的運用。平常呼吸時用到的肺部大概只有上面三分之一而已,別懷疑,這是事實。常聽到唱歌的人需要比較大的肺活量,其實講的就是讓肺部的進氣更多,因為使用不到三分之一的肺部,要唱歌其實很困難,所以唱歌要練的就是呼吸時能用到整個肺部的空間。
2. 橫隔膜與背肌的運用:如何正確使用橫隔膜?提供以下的練習法,希望對你有實質的幫助。
(1)吸氣時很緩慢,吐氣時也很緩慢:可以用數拍子來練習,吸8拍吐8拍,注意吸氣的時候肩膀不能抬起來,要呈現放鬆下垂的狀態。 (2)先把氣全部吐光,再把嘴巴張開吸氣:事實上肺部的空氣是不可能完全吐光的,但是這個練習就是盡量地吐光空氣,然後吸氣時不要想太多,只要把嘴巴張開就可以了,氣會自動地跑到比較深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注意整個腹部的變化。 (3)吸氣之後停頓一下再開始吐氣:這個練習是在加強橫隔膜的張力,以及附近肌肉群的運用。如下作法:吸4停4吐4→吸4停4吐8→吸4停4吐10......以此類推,一直做到可以吐20拍為止,吐氣時要用s~~的方式來吐,想像一下唱歌時的氣量,就如s~~時嘴巴通過的氣量一樣,你會發現這個練習做完,你要唱很長的長音也會變的很容易。另外,背肌的運用需要搭配著橫隔膜的使用,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唱歌的時候如果從側面觀察,背肌與橫隔膜所呈的就是L型,而唱歌時橫隔膜就像底盤一樣,穩固地在下方支持;而背肌就像背後的靠山一樣,維持聲音的穩定性,以及聲音投射的基礎。
3. 發聲練習:音準的訓練可以由一些發聲練習來慢慢達成,正確的發聲法以及正確的呼吸方式都可以幫助音準的控制,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很靈敏的耳朵,隨時可以注意到音的變化。不過有時候整首歌都抓不到音準,有可能是因為樂曲突然轉調所致,這就要有一點調性的概念比較容易抓的到。
在此提供幾個常用的發聲練習 (1) do mi re fa mi sol fa re do(三度上下行練習) (2) do re mi fa sol fa mi re do(音階上下行,五度) (3) do re do mi do fa do sol do fa do mi do re do ; sol fa sol mi sol re sol do sol re sol mi sol fa sol(音程練習,五度) (4) sol sol sol sol sol fa mi re do,搭配ma-me-mi-mo-mu-u-u-u-u做母音及字音練習
以上這些發聲練習都可以從你最舒服的音開始,每次往上移高半音來做練唱,直到你覺得不舒服,就往下走,可以成為你唱歌前的發聲訓練。
4. 軟口蓋及頭部共鳴腔的運用:唱歌的時候常常會用到的肌肉群之一,就是我們口腔後半部的軟口蓋。口腔中硬口蓋在前端,也就是牙齒生長的地方,軟口蓋就是硬口蓋向喉部延伸,在懸壅垂附近軟骨地帶。平常我們很少會用到那邊的肌肉,除了嘔吐或者打哈欠的時候,那個部位會往上抬升,頂到鼻腔的後緣。軟口蓋的運用對於唱高音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頭部共鳴腔對於唱歌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通常在唱高音的時候用的比較多,頭部共鳴腔主要位置在鼻竇與額竇兩處,這些空洞都是可以讓聲音擴大的部位,但是要先把聲音能夠集中到那個地方,才會對音量有所幫助。另外,唱歌時應保持喉嚨的放鬆,不可用力,想像喉嚨只是通過氣體的一個管道而已,真正要用力的地方是在背肌與橫隔膜,也就是整個下盤的穩固。這些基礎的肌肉群都能使用得當,再加上軟口蓋與頭部共鳴腔的運用,無論是唱高音或者其他音域,都能得心應手囉!
此外,有感覺的聲音要如何訓練?其實有感覺的聲音無非就是透過健康的發聲法,傳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技巧層面的學習要先充實起來,再加上情感的投射,自然就可以發揮出來。至於新手要注意的要領,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喉嚨的保養,因為一開始練習大量唱歌的人,通常很容易本能地用喉嚨唱歌,但是那非常傷害發聲器官,唱歌的時候切忌使用喉嚨擠壓聲音,用力的方式上面已經解釋過,就不再贅述。平常的保養方式列舉如下:
牛奶、含糖的飲料及冰的食物、飲料等,都是唱歌前最不能吃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會生痰,容易造成聲帶振動不良。唱歌前可以喝一點溫開水,吞些喉糖 (但喉糖要慎選,有些喉糖刺激性很大)唱歌之後切忌喝溫度太低的水或飲料,最好是溫開水,因為剛唱歌之後聲帶處於充血狀態,如果喝冷開水或冰飲,聲帶就會受損(突然熱漲冷縮.....)保護喉嚨的話,可以水煮膨大海或者羅漢果,尤其對於失聲的人很有效。另外,睡眠對於唱歌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加上均衡的營養,是唱歌的人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