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究竟賣不賣F十六C/D戰機給台灣,實在吊足胃口。現在,漢翔公司在俄羅斯專家協助下,完成三代機設計,不管最後空軍是否下單量產,也算替台美軍售爭取些談判籌碼。
當年,如果不是漢翔的前身航發中心研製IDF戰機,以及法國首肯售我幻象戰機,美國是否願意賣F十六A/B給台灣,還是一個未知數;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台灣當時不做IDF,美國不會這麼快就同意給台灣F十六。
現在情況,彷彿又是歷史重演。
台灣還不太敢向美國要最新的三代機,只是想要性能好一些的F十六,美國就開始推三阻四,先要求台灣編了預算再說,國防部照辦,預算卻是年年保留。之後,美方又說,將先前承諾的購案搞定,再來談戰機新案,國防部於是忙著簽反潛機、愛國者飛彈等案,把台美議而未決的軍購案全數搞定。
國防部把美方出的難題都辦完了,以為可以談F十六了,結果還是落空。由於沒有什麼題目可以再刁難了,美方只好說,那就把現有的F十六戰機性能提升吧,就是不肯賣新機。
更甚者,還仔細算過國防部口袋能出多少錢,要求台灣,只能在舊機性能提升與新機採購上「二選一」。
其實,台灣可以不必「二選一」,國防部可以兩樣都不要,反正,買F十六C/D,也是過渡,終究要面對三代機問題。不如,就擺出姿態支持漢翔做三代機,至少做出一架原型機,並且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規畫空軍戰力以及飛行員訓練。
依照空軍內部規畫,三代機要二○二○年成軍;距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換機需求沒有迫切性。當然,台灣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美國能直接軍售三代機,退而求其次,只要漢翔向俄方取經而設計的三代機能符合空軍需求,也不是不能考慮。總之,國防部大可不必為了買F十六新機,被美方牽著鼻子走,讓美方年年出題,實在讓人看了生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國未來的 3 代戰機獲得管道如何,目前很難獲得答案,媒體所報內容應以揣測成分居多,但著眼於兩岸軍力亟不對稱的現實狀況下,光擁有好飛機還是沒用的,眾知全臺皆涵蓋在共軍導彈射程內,機場與備降跑道一旦遭攻擊癱瘓,戰機不能起降發揮戰力則一切枉然,這其中也包含亦須仰賴跑道起降的東部地下化戰力保存基地在內亦然,故在整備作為上,現階段應朝【有什麼打什麼】的邏輯來經營整備,將攸關戰力保存與戰力發揮必具之反飛彈與防空兵力整合運用尋求重點與突破極為重要,就積極作為的考量,採購愛三型系統部署東部地區確屬不可或缺,又調整增加鷹式、麻雀飛彈與 35 快砲等中低空電子導控彈砲系統部署,藉重層綿密配備達成有效防空防護也屬必要,然此際應同步進行鷹式系統汰換與火砲性能提升作業時也刻不容緩,另此地區防空部隊恪應強化嫻熟電子戰防護訓練、戰場經營與戰力保存諸措施,以使防空系統功能充分靈活發揮,方能有效掩護地區內三軍戰力完整保存,再者海軍基隆級艦結合東部海域巡弋與疏泊演練,聯合空軍兵力演練防空防護與反飛彈預警,並儘速完成地區聯戰指管平台建置,以確保東部空軍基地安全防護之能力,另空軍應本平、戰結合構想,運用於此地區輪流進駐執行基地訓練之各型戰轟機隊,採一面訓練、一面保存戰力模式,並預先儲備所需戰備油彈、航材料件等各類補給品,以備戰爭初期能繼續有效執行防空任務,提供掩護西部基地搶修恢復戰力之能力,當然,尚有決不可忽視的方面,即為積極防範敵對空軍基地實施地面特攻突擊,除陸軍預置支援兵力外,基地本身自衛能力仍需不斷強化,亦唯有如上述積極整合,才能在劣勢中取得維繫生存與反擊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