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榮昌 / 金門報導 ) 民國七十二年的 六月六日 ,是金門交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一個讓許多金門人心碎的日子,一段讓人不忍回顧的悲傷往事。
重回料羅灣,天很闊,海很藍,偶而濺起的朵朵浪花,更增添料羅灣幾分嫵媚,面對美景,誰又知,海潮兇險、人世無常?二十多年前發生在料羅灣的往事,許多鄉親早已不復記憶,或者是,刻意地選擇遺忘。
六月六日 斷腸時,當天中午,一架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戰地政務時期金門最高決策機關)的班機-空軍 C119 飛機,在起飛不久後,即墜入料羅灣,機上四十七人,三十三人死亡,五人失踪,只有九人生還(六位金門民眾、三位軍方人員)。
由於當年為戰地政務軍管時期,這起空難消息全被封鎖,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國內報紙,遲至 六月十日 才見報。
根據生還者表示,由於事發當時正值部隊午休時間,在當年將官大如天的軍管年代,沒人敢擾長官的清夢,於是,在層層上報的繁複過程中,待趕前往出事現場救難時,已是五十分鐘後的事,救援工作的遲緩,憑添不少海上冤魂。
在救人急如星火的同時,竟有軍方長官要求當時的縣長倪慶裕打撈由飛機上落海的大批金門高梁酒,讓忙於救難的倪慶裕感嘆不已。
三十多條人命,化為海上冤魂,還有若干人因為海流強大,連屍體都找不著,成了遺屬一輩子的痛。
當時金門沒有民航機,對外空中交通只能搭乘軍用班機,因為免費,若遇意外事件而致遭受損害傷亡者,軍方不負任何賠償責任。雖然軍方事後基於慰問之意,對於死亡及失踪者贈送慰問金十萬元、受傷者一萬五千元,但是,卻難以撫平家屬內心最深沉的悲痛。而區區數萬元,又如何彌補該事件所造成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這次空難事件,被稱為「六六空難」,四十七人中,僅僅九人生還,除了三位軍方人員(正駕駛李順彰、副駕駛薛桓浩、領航員劉啟光)外,只有六位金門民眾幸運生還,包括現任縣府主計室主任黃景舜(當年三十二歲)、現為金沙鎮公所秘書張峰杞(當年二十九歲)、教師陳耀明(三十歲)、教師陳賢德(三十六歲)、陳德才(六十一歲、軍眷、四川人)、陳翁源(三十六歲)。
飛機副駕駛薛桓浩事後接受訪問時表示,飛機在起飛沒幾分鐘,就因右邊發動機熄火,迫降海面。由於飛機高度不夠,沒辦法安全降落,因此,只好拉起機頭,讓機身機尾先降落,等到貼近海面時機頭才墜落下去,也因此增加機上乘客的生還機會。
薛桓浩說,機上大多數的人,可能還來不及察覺是怎麼一回事,就已經跟著飛機摔下去,很多人因昏迷而淹死,薛桓浩指出,他當時也看到有一些人下意識地抓住身邊的東西,但是不久後還是沉了下去。
薛桓浩表示,因飛機前頭衝向海洋力量較小,因此,前座的人生還機會較大。那時,受傷的幾個人泡在水中,海水淹至頸部,奄奄一息。大約出事後一小時,他們才獲救。
薛桓浩坦言, C119 飛機本是運輸機,不適於載客,出事那天,乘客與裝載的物資的確不少,不過,一般情形下本可應付,但因熄了一個引擎,因此,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憾事。
王世柱、冉啟迪、李志成、呂秀川、黃馨磊、楊新孚、董金旋、盛群彥、許秀忍、蔡雪娥、楊玉翠、顏天淵、顏陳要治、張振輝、陳玉葉、傅甲子、許寶雪、董水德、黃祝銓、董總蔭、黃高吉、陳 君旺、陳育回、許乃民、陳聰平、池美蓮、陳久志、池亭瑩、洪良、黃含治、陳國霖、楊秋福、王金海、許金花、黃誌磊、歐陽琮、陳英傑、陳大維,數十條人命、數十個破碎家庭,用寶貴的生命,書寫 六月六日 、充滿悲情的金門歷史檔案。
引用網址: http://wenews.nownews.com/news/5/news_5178.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班機副駕駛薛澄浩於當日飛機墜海後,奮力將摔昏的正駕駛與領航官拉出機艙外,因而獲救僥倖逃過一劫,後來曾於擔任空軍松指部作戰科長任內,發生前總統李登輝先生 (84.11.01 日 ) 視導宜蘭地區所派前導觀天 S -70C 直升機在三貂角撞山事件,當日基地飛管室傳來飛機失連消息後,立見薛澄浩上校氣急敗壞大罵雨勢大到地面能見度差到幾乎看不見的爛天氣還派什麼飛機觀天,這事件發生沒多久,薛上校便報退考轉遠航機師去了;再說失事 C-119 班飛機上有位金門金城國小校長率領數位教職員準備前往台北,拜會締結姐妹校的懷生國小,卻發生此一事件,該校長不幸也在殉難人員之列。為何我會摘錄此篇報導呢,因為家父當年即為懷生國小校長,早年曾聽他說過這段事故,又多年後與這班機副駕駛薛澄浩因公務而相識,至於失事的 S-70C 機正駕駛翁啟琳則是我軍校入伍訓練時的同班同學,這是看了此篇報導所激起的塵封回憶,不禁感嘆人生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