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彌堅的M1911手槍

  • Share this:

槍全重 1.1kg

槍全長 218mm

槍管長 128mm

口徑: 0.45 英寸( 11.43mm )

彈藥: 0.45 英寸( 11.43mm )柯爾特手槍彈, 7 發彈匣供彈

彈頭初速 247m/s

有效射程為 50m

瞄準基線長 160mm

M1911 自動手槍 作為 美國 軍隊的製式 手槍 長達 70 多年。 雖然在 1985 年美軍更新制式手槍 ( M92 手槍 ) 後 M1911A1 被替代,各種 M1911 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提供給軍隊 、執法機構、保安人員和民間愛好者。 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工作原理,射擊方式為半自動。 發射 0.45 英寸( 11.43 毫米)柯爾特手槍彈,使用 7 發彈匣供彈,該手槍特點:一是結構簡單,零件數小,分解結合比較方便;二是機構動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 該槍最大不足是:重量體積較大,射擊時後坐力大,影響射擊精度。

研製歷史

M1911 手槍最初是由約翰 · 摩西 · 白朗寧設計的。 白 朗寧 1889 年開始試驗自動裝填技術。 在 1895 年發明了一種槍管後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槍結構設計。 1896 年,白朗寧和他的兄弟與康涅狄格州的柯爾特專利武器製造公司(即現在的柯爾特工業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 白 朗寧利用新發明的手槍結構為柯爾特公司設計了一種發射 0.38 英寸手槍彈的自動裝填手槍。 此槍交給美國軍方進行測試。 結果軍方對該槍表現並不滿意,認為半自動手槍可靠性較左輪手槍差,沒有採用。

1899 年 -1902 年期間,美國軍隊正在菲律賓與當地的土著發生武裝衝突。 在戰鬥中美軍士兵發現他們所裝備的 0.38 英寸( 9.65mm )口徑柯爾特轉輪手槍制止力不夠大,而且再裝彈速度太慢。 因此,美國陸軍決定研製一種威力更大的新手槍和新槍彈,希望能在近距離上一槍擊倒頑強的敵人。 基於與菲律賓土著起義者戰鬥的經驗,並在動物和人類的屍體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美國陸軍軍械理事會的主管約翰 · 湯普森上校( 湯普森衝鋒槍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 · 拉賈德上校認為美國陸軍需要一種 0.45 英寸( 11.43mm )口徑的槍彈才能提供足夠大的制止力。

1907 年,美軍方開始招標研製 0.45 英寸大口徑左輪手槍及半自動手槍作為其新一代製式手槍。 白 朗寧利用 15g 全被甲彈頭把 0.38 英寸半突緣式手槍彈改裝成 0.45 英寸口徑的無突緣式手槍彈,並於 1905 年把這種口徑的自動手槍提交給美國陸軍進行評估。 1906 年開始進行競標,多家公司參與競爭。 最後柯爾特公司和薩維奇公司的樣槍被選中。 但這兩種樣槍都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軍械部要求廠方繼續改進功能和可靠性參加進一步的試驗。

最嚴酷的試驗在 1911 年 3 月 3 日開始。 試驗中每支槍都要射擊 6000 發,每射擊 100 發後手槍會被冷卻 5 分鐘,每射擊 1000 發後手槍會進行簡單的維護和上油。 在打完這 6000 發後,這些手槍再用一些裝配不良的槍彈進行測試。 然後又把這些槍浸在滲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鏽,然後再進行更多的射擊試驗。 這是槍械有史以來第一次經受如此嚴格的試驗,尤其射擊 6000 發的耐久性試驗,這個紀錄直到 1917 年才被打破。

在評審期間,白朗寧繼續對原有的設計進行改進,例如改進了鉸鏈、手動保險、握把保險和空倉挂機,又加長了握把並將傾斜角加大。 白朗寧手槍通過了一系列的試驗,憑藉其出色性能,贏得軍用制式手槍合同。

評審委員會在 1911 年 3 月 20 日發表的報告中寫道: “ 這兩支手槍,理事會認為柯爾特是最好的,因為它更可靠,更耐用,當有零件損壞時更容易分解並更換,而且更準確。 ”1911 年 3 月 29 日,由白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 0.45 英寸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並正式命名為 “ 柯爾特 M1911 0.45 英寸自動手槍 ” 。 并于 1912 年 4 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 並於 1912 年 4 月開始裝備部隊,成為美軍裝備的第一支半自動手槍。

當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政府已經從柯爾特公司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購買了約 14 萬支 M1911 手槍。 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 1913 年開始置辦機器生產 M1911 。

由於戰時急速擴充軍隊的需要,為滿足供應計劃,柯爾特公司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來分擔龐大的生產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柯爾特公司與各承包商共生產了四十五萬支 M1911 手槍。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軍械部評估了 M1911 手槍的戰鬥表現,要求柯爾特公司進行改進。 柯爾特公司的改進之處有:

(1) 、加寬準星,研製出帕特里奇瞄具( Patridge sight ,一種平頭厚葉片準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門組成的槍用機械瞄具,由曾任美國轉輪手槍協會主席的帕特里奇發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條件下也能迅速瞄準;

(2) 、加長擊鎚,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動;

(3) 、縮短扣機距離,增加防滑紋;

(4) 、握把背部設計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紋,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 、改變握把護板的網格防滑紋,使握持更舒適;

(6) 、扳機後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機的動作更輕鬆;

(7) 、加長握把保險。

這些改進項目在 1923 年完成,通過試驗的新槍於 1926 年 6 月 25 日被美軍正式採用,並重新命名為 “0.45 英寸口徑 M1911A1 自動手槍 ” 。 此後,該槍在結構方面幾乎沒有再進行大的改動。 此外有許多外國公司或政府獲得柯爾特 - 勃朗寧的授權而生產不同口徑的 M1911 型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 1941 年到 1945 年期間,美軍加上其他盟國的定貨量足足有 250 萬支(包括 M1911 和 M1911A1 )。 為了能及時交貨,美國政府增加了 4 個承包商來分擔生產任務。

戰爭期間生產的 M1911Al 握把護板的材料由原來的胡桃木改為褐色塑料。 到戰爭結束時,僅是美國陸軍就有 270 萬支 M1911 和 M1911A1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M1911A1 手槍經歷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 M1911A1 仍被廣泛採用,並出現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縮短的 M15 指揮官型,不同長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 MKIV 系列政府型手槍等等,此外還有多種不同的比賽型手槍。

1985 年,美軍決定以貝瑞塔公司生產的 9mm 口徑 M92 自動手槍代替 M1911A1 。 當國會命令頒佈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激烈反對,而美國海陸空三軍內許多特種部隊仍然繼續使用 M1911 手槍作為輔助武器,仍然有許多人相信 M1911 手槍是最好的戰鬥手槍。

儘管美國軍隊的製式手槍已經更換為是的 M92 手槍,但各種 M1911 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由於其大口徑彈藥在實戰中無可比擬的絕對殺傷威力和精準且迅速的單動射擊模式,美國一些精銳軍警部隊 ( 如 SWAT) 一直將其列為特戰成員制式手槍。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的美國特種部隊還是採用了幾乎和上世紀設計上一模一樣的 M1911 手槍。 M1911 手槍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複興,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門紛紛放棄 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間大量裝備的 9 毫米口徑的手槍,轉而重新採用了一度被認為落後於時代的口徑 0.45ACP M1911 手槍,如今世界最大的 M1911 手槍生產商 —— 金伯 (KIMBER) 公司生產的 “ 沙漠勇士 ” 政府型 M1911 手槍就是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的海軍特遣隊專門定制的。

M1911 手槍主要結構

儘管 M1911 產生了許多新的型號,但其基本結構,如擊發與發射機構、保險機構卻保持不變。

M1911 採用單動發射機構,只能單發射擊。 它的擊發與發射機構由擊針、擊針簧、擊鎚、擊鎚簧、阻鐵、阻鐵簧、單發桿、扳機連桿、扳機組成。 其中,單發桿是一個桿狀件,與阻鐵裝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線運動,也可與阻鐵一起繞軸迴轉。 其下部有一凸耳。 滑套 復進到位後,單發桿上移進入套筒的缺口內,凸耳與阻鐵嚙合在一起,這時如果壓緊握把保險並扣扳機,則可釋放處於待擊位的擊鎚。 如果滑套未復進到位,單發桿被套筒壓下,凸耳則處於阻鐵下方,與阻鐵脫開,此時雖壓緊握把保險並扣動扳機,則不能釋放擊鎚。 單發桿除有上述作用外,還可避免扣一次扳機形成連發。 保險機構正是作用於擊發與發射機構,才能實現全槍的保險。

和許多現代手槍一樣, M1911 有多種保險機構,能防止該槍意外走火。

M1911 的保險機構包括手動保險、握把保險、半待擊保險。

手動保險鈕位於槍身左側後上方。 將保險鈕推到上方,保險鈕進入滑筒的缺口內,限制滑套的前後移動。

同時,保險機的內凸輪面與阻鐵嚙合,限制阻鐵向前迴轉,這樣,雖扣扳機卻不能釋放處於待擊位 ( 阻鐵上部突齒卡入擊鎚待擊槽內 ) 的擊鎚。 手動保險能確實鎖定套筒和待擊的擊鎚,保證手槍待擊攜行的安全。

M1911 的手動保險鈕設計得大小適中,利於隱蔽攜帶或戰術應用,拔手槍時不易於鉤掛衣物。

握把保險位於握把持握虎口處。 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險自動處於保險位置,此時握把保險凸齒抵在扳機連桿上,限制扳機連桿後移,使扳機扣不到位。 只有虎口壓緊握把保險,使握把保險凸齒與扳機連桿脫開,此時扳機連桿可自由向後移動,才能將扳機扣到位。 有些人覺得手槍上不必要設置握把保險,其實自衛手槍有這種保險更安全。

衍生型

M1911A1-M1911改良型(下圖)

M1911A1 手槍性能數據

全重 1.13kg

槍全長 219mm

槍管長 127.8mm

口徑:

0.45 英寸( 11.43mm )

彈藥: 0.45 英寸( 11.43mm )柯爾特手槍彈, 7 發彈匣供彈

彈頭初速 250m/s

有效射程 50m

瞄準基線長 164.4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在國軍裡擔任過校級軍官者,對M1911A1手槍應有深刻地印象,尤其是經常接觸、瞭解機械原理,且有濃厚興趣者,對此槍會有老友似的親切感,就如同那些喜愛M1、M14步槍者一般,結實堅固的槍身構造雖然有些沉重,那卻是可靠的象徵,短行程無緩衝裝置會造成射擊後座力與槍口上揚偏大現象,但這是可以仰賴訓練來控制掌握的,大多配賦使用者並不了解手槍射擊預習對射擊的重要性,在據槍要領上必須十分確實的以右手虎口對正握把緊緊捏握,姆指按壓保險片上,左手以全握式包覆緊握握把下方與右掌背,瞄準的右眼將準星置於覘孔中央平齊部位向目標下緣瞄準,適當停止呼吸,右食指第一節向正後方平穩扣壓扳機,此際務將注意力貫注在目標上,以如此方式反覆不斷練習扣引扳機動作及預報彈著位置直至熟練,復於實彈射擊前先行實施廿分鐘射擊預習與扣引扳機之綜合練習,則槍身操控能力與射擊準確性必然會增加的。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