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型低空防禦系統研發起於1966年,瑞士Oerlikon-Contrves獨資進行新一代的低空防禦系統,並將此種新式射控系統命名為天兵系統(skyguard);首次展示於1971年的巴黎航展,到1974年接獲足夠訂單進行量產,當時能與天兵系統配合的只有雙聯裝35mm快砲。後與美國Teledyne 合作,進行天兵系統導引麻雀飛彈的研究工作,於1975年正式試射成功,正式擁有同時指揮快砲與飛彈之能力。 天兵系統之特色在於集搜索,射控雷達及光學追蹤儀於一體(雷達車),本身具敵我識別(IFF),威脅評估,彈道估算,電子反反制(ECCM)等功能,系統反應速度快,操作簡易,完整的天兵系統包含: ◎天兵雷達車(天兵系統)x1 ◎麻雀地對空飛彈發射車x1 ◎35mm快砲x2 ◎快砲電源車x1 天兵系統上的搜索雷達結合了IFF,如判定為敵機,由追蹤雷達與光學追蹤儀追蹤,天兵系統的追蹤雷達具變更追蹤目標及空對地飛彈警告能力,如敵機發射空對地飛彈,系統會發出警告聲響;射手只須按下開關,雷達會自動追蹤來襲飛彈,如遭電子反制,雷達可用記憶追蹤方式追蹤敵機(雷達車追蹤距離17km,搜索距離20km)。天兵系統的光學追蹤儀可在天候不佳,能見度低時,光學追距模式會自動轉成雷達追距模式。 我國空軍防砲部隊於1980年購入GDF-001(35mm)快砲(約48門)及天兵射控系統,擔任主要軍用機場之低空防禦任務;早期未購入AIM-7F麻雀地對空飛彈,以致於天兵防空系統並不完整。直至1991年,購入200枚AIM-7F麻雀地對空飛彈(含4聯裝發射器)才改善。 天兵系統的麻雀飛彈發射架採四聯裝設計,可使用有折疊彈翼的AIM-7F/M飛彈(射程20km,半主動雷達導引),發射架可由天兵系統控制或由發射架操作員自行控制,發射架中間裝有連續波都普勒照明雷達,可自行導引飛彈,讓天兵系統能指揮35m快砲或別具發射架攻擊目標。 35快砲本身除了防空外, 平射對於人員及輕裝甲車亦有很大殺傷力,並具有線遙控器,必要時砲手可距砲一段距離操砲,增加其安全性;可配用AHEAD彈頭,增加其對來襲飛彈之殺傷力,一般狀態下,快砲由天兵系統以有線的方式遙控操作,於緊急時由射手以快砲上的光學瞄準儀做人工瞄準。 天兵系統和麻雀飛彈結合後,從樹梢高度至5000m高度的空中目標均在其攻集範圍之內,形成的保護網約成半徑12km的圓形區域;相類似的組合為義大利的腹蛇防空飛彈系統,裝有Aspide地對空飛彈(美授權生產的AIM-7F)與射控車(搜索雷達為平板形狀,與天兵的拋物面形狀不同,射控雷達形狀與配置與天兵系統相同),發射架亦具照明雷達(可發射6枚Aspide地對空飛彈,而非天兵系統的4枚),整體表現與天兵防空系統在伯仲之間。 我國天兵系統的最新動態,除了欲將F-16退下來的AIM-7M改成地對空型,以汰換目前天兵系統使用的AIM-7F外,現有的GDF-001 (35mm)快砲似有提升性能的打算,惟因預算問題而情勢不明(國造T-92 40mm防砲主要汰換防砲部隊的M1 40mm防砲),GDF-001快砲只須添購NDF-C套件即可升級至GDF-005的水準。GDF-005的特色除了可在4km外接戰外,具自動裝填系統,不須目前兩名裝填手,彈箱容量從目前的240發增至280發),可預見的,此一優異的低空防禦系統仍將繼續服役一段時間,繼續擔任守護機場低空防衛的重責大任。
-----------------------------------------------------------------------------------------------------------------------------------------------------------
天兵系統彈砲混合營與F-16機曾多次實施空地對抗,過程頗屬緊張,天兵系統雷達發現目標光跡,操作手立即追蹤光跡實施敵我辯證,經辨識為敵機予已鎖定,即請示指揮所準備接戰,通常目標機會在其射控雷達標示地面防空陣地位置與火力涵蓋範圍,故當進入我防砲射擊區時,所攜掛電子莢艙會對我陣地發射電波干擾,雷達操幕出現干擾雜玻時,操作手一面操作變頻反制,另以監視器輔助追蹤,並指揮陣地光學瞄準具操作手協助追蹤,當雷達解除干擾或電視監視器發現目標時,則迅速標定目標,目標機進入飛彈或火砲有效射距,射擊指示燈自動亮起,立即按鈕模擬發射接戰,若干擾不能排除,或電視追蹤器未能捕獲目標,可切換交付飛彈發射架或火砲操作人員自行追瞄接戰,在上述操作過程中,攜帶視距外對地彈藥的目標機以每秒O百公尺速度對向陣地飛來,且使用一機或多機戰術攻擊,雷達操作人員在目標機進入其有效投射距離前,僅有短短數秒反應時間,全系統操作人員須兼具快速判斷與嫻熟操控能力,方能靈活運用接戰模式,發揮武器系統效為有效接戰,為達前述目標,扎實的訓練與落實的裝備維保是不可或缺的,記得在某次對抗操演中,創下營屬全防空系統成功接戰的前所未有紀錄,部隊士氣因此次操演成果格外振奮,亦令上級與參演飛行部隊訝異與刮目相看,這當然是精實訓練回饋的成果,其實戰時景況必更為複雜危貽,敵我勝負往往剎那間便決定,防空戰力發揚與否直接攸關重要防護目標安全與空軍續戰能力,故任何一位防砲戰術軍官本於職守,當不容輕忽平實的訓練與整備經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