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產銷履歷在台灣 (摘自網路文章)

  • Share this:

深度報導 產銷履歷在台灣 (1/4) 台灣豬肉過海成日本籍?農產品盜用生產地全球皆然 食品、資通攜手建立產銷履歷 台灣農漁產業方能保障自身權益

(記者王明 德/台北)

2005/12/08

前言:近年來台北的大型豪華超市陸續開幕,每隔一段時間,這些以昂貴進口商品為號召的店家,就會推出價格令人咋舌的高單價水果, 1 顆新台幣 7,000 元的日本方形西瓜、 6,000 元的哈密瓜、 500 元的柿子,在台灣消費者對「日本貨等於高品質」的直覺印象下,仍然被搶購一空,殊不知台灣部分農產品品質已超越日本,甚至有日本廠商將台灣農產品貼上日本生產的標籤販售。在產銷履歷尚未全面建立的情況下,台灣農產品無法打出國際品牌而吃了大虧,因此,台灣廠商要想確保本身權益,就必須透過食品、資通產業二者攜手合作。 在利之所趨的情況下,無論哪個產業、哪個國家,廠商們作假造偽之聲不絕於市場,即使在台灣消費者眼中被視為品質最佳、品管最嚴謹的日本,此類消息仍然頻頻出現,過去幾年就曾傳出岩手縣蘋果標示為青森縣、加入日本全酪連組織的酪農在牛奶中摻水,甚至在台灣豬肉品質已超越日本的狀況下,由台輸出的豬肉,被日商貼上「產地:日本」的事件。

過去,生產者遇到這類事件只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畢竟訂單在人家手中,而且多數農漁業者對品牌建立的概念也不高,自己的產品被標示為「日本產」搞不好還與有榮焉呢!但是從 2005 年產銷履歷概念快速崛起後,這一切都將改觀,歐盟已從 2005 年 1 月實施「食品可追蹤系統」,未來食品若無法提供產銷履歷,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而日本的小泉政府也在 2004 年 3 月開始推動 e-Japan 計畫,預計在 2010 年實現所有產品的產銷履歷;另外,韓國也已在 2005 年全面推動環保型農產品的生產履歷制度。 在台灣方面,雖然相關的法案仍卡在立法院審議當中,但是包括工研院、資策會、多數大學食品科系與食品廠商等產、學、研機構,都開始推動產銷履歷,而養殖漁業、茶葉、畜牧業等,皆已展現初步成績。台灣現階段的產銷履歷標示,仍多以條碼為主,東海大學王良原教授指出,目前台灣銷往日本的農產品外圍紙箱上,會使用 EAN.UCC 標準來標示產品碼、等級/粒裝等,他建議未來如果能再加上生產者與配送者電話,以及農會、集貨場、蒸熟場、貿易商等代號,整套產品履歷之完整將超越日本,產品說服力也更強。 在台灣農產品技術已臻世界水準的優勢下,順著產銷履歷風潮之勢,結合台灣成績斐然的資通產業將之行銷全球,不但可以保障本身權益、打造全球品牌,更能為雙方產業創造雙贏局面。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