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報紙廣告 淺談二維條碼的使用
2007-04-16 22:48 |
前言:紐約時報日前報導條碼( code )在日本廣泛使用的情形。報導並稱這項新科技是廣告業的一大福音,美國廣告商正在研擬引入,包括惠普公司( HP )與 Publieis 公司都在積極推廣該系統。事實上,日本已經開始將二維條碼運用於報紙廣告上,稱之為﹁會說話的廣告﹂﹐以提高報紙的吸引力。在報紙廣告被網路嚴重分食的今天,二維條碼有無可能成為傳統媒體免於網路洪流滅頂的一塊扶木?值得拭目以待。
大家對條碼( code )應該不陌生。你到超商買一份報紙,報頭下的幾行黑線就是條碼,店員拿起報紙對著櫃台的掃描機刷一下,交易就完成了。不過這種條碼比較簡易,儲存資訊量少,用途受到限制。日本業者於是開發出二維條碼( Two-dimentional code ),在台灣又叫 QR-Code ,也就是 Quick Response Code 的縮寫。二維條碼因為採高密度編碼,比普通條碼資訊容量高出幾十倍,可容納多達 1850 個大寫英文字母或 2710 個數位或 1108 個位元組,或 500 多個漢字;加上它的編碼範圍廣,可以把圖片、聲音、文字、簽字、指紋等透過數位化用條碼表示出來,因此商業價值更高。
二維條碼的普及,很重要的一點是將手機作為讀碼、解碼器。隨著手機的普及與照相功能的提升,二維條碼的商業價值趨於成熟﹐只要拿安裝有條碼閱讀軟體的照相手機對著條碼掃描後,即可連接到網路上的相關資訊,再以影音、圖像或文字等形式顯現在手機上。日本現在有 80% ~ 90% 的手機用戶都內鍵了編碼軟體,美國銷售的手機則沒有安裝所需軟體,必須另行下載。台灣的中華電信從去年開始積極推廣 QR Code ,讓不同類型的手機可以免費下載軟體。
運用二維條碼,可以用手機直接繳交停車費、帳單、訂電影票、看新聞、買東西、下載手機圖鈴,甚至連行銷活動都可以運用。例如,廠商常常進行的促銷活動,除了在大賣場內放置宣傳單或是折價券之外,還可以在這些宣傳單印上二維條碼,消費者利用照相手機內建的讀碼軟體,輕輕對準平面雜誌或是海報上的 QR code 一拍,就可以立即把資訊內容,立即轉化為文字、圖片或影像。也就是說透過二維條碼及照相手機的集合,平面廣告完全可以立體化起來。
二維條碼在日本使用的十分普遍,如同紐約時報報導中提到的,在日本﹁除了零售商品之外,現在連街道上的待售房屋、報紙分類廣告都有條碼,消費者只要用手機遙控,就可以看到詳細資料,像是房間數、營養資訊與農場資料等。﹂此外,在麥當勞用餐的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漢堡的包裝紙,即可得知相關的營養資訊。雜誌上的廣告也印上條碼,可以用手機瀏覽細節,像是保費報價或是電影預告片等。
二維條碼同樣適用於平面媒體。日本﹁中國新聞﹂從去年六月二日起,刊登可用手機讀取的「說話報紙廣告」﹐讀者可用手機掃瞄條碼後下載﹐看到更多報紙無法容納的商情資訊﹐或是附帶聲音與畫面的動態廣告,讓汽車不只是印在報面上,還可以透過手機看到它在跑的樣子﹐來提高報紙廣告的吸引力。
在中國,二維條碼的技術也引起報界的重視。去年六月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北京晚報曾嘗試透過二維條碼轉播精彩比賽﹐方法是在報紙體育版刊登一則二維條碼﹐其下註明可讀取內容是什麼﹐讀者看過報紙的報導後如覺得意猶未盡﹐這時只需以照相手機對著條碼一拍﹐就可以透過手機的內鍵或下載讀碼軟體﹐連結到事先設定好的網站取得視訊內容﹐例如席丹用頭捶人的一分鐘精彩畫面﹐就可以想看就看﹐一看再看。通訊傳輸費用是由消費者負擔﹐報社再和手機公司拆帳。
廣告是報紙的命脈﹐分類廣告一度還是報紙的搖錢樹。現在﹐ 104 等人力銀行和 Google 已快把這塊資源吸光。 Google 尤其厲害﹐它把原本只存在於 Google 網站中的分類廣告﹐透過 Adsense 的利潤分享機制﹐擴及到其他網站與部落格、社群網站中﹐穿透力之強令人難以想像。然而網路再厲害﹐終究不可能大小通吃。二維條碼透過照相手機的轉介功能﹐使得一張貼在牆壁上的海報變成一個動態的資訊平台﹐而報紙最可貴的資源就是版面﹐有了二維條碼﹐報紙的版面就可以無限延伸﹐從平面變成立體﹐從有限的訊息變成無限的資訊庫﹐確實值得報界加以重視。 附記:如何使用 QR Code ? 步驟一:首先確認你的照相手機,擁有 30 萬以上的畫素,因為畫素的高低、近拍功能的有無,或是二維碼的大小,往往會影響到讀取成功的機率。 步驟二:根據你使用的手機型號,可以上網下載讀碼軟體,目前坊間有幾家專門開發二維條碼的公司,例如 Quickmark 網站上,就可以下載數款手機讀碼軟體。 步驟三:打開 QR Code 程式,將鏡頭瞄準條碼,進行連結解碼。接下來,就是把手機當成掃描器使用,將鏡頭瞄準二維碼,透過連接、軟體的解碼後,就能自動辨識二維碼內容的文字,或是網址鏈結讓你直接連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