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遊戲機邊復健

  • Share this:

邊玩遊戲機邊復健

時報周刊 vol.1580, Tue, 03 Jun, 2008

邱玉珍

玩電腦遊戲讓復健變得更有趣。/時報周刊

許智欽 醫師表示,透過遊戲復健,未來將成為趨勢。

邵耀華主任說,病患透過抓動物過程就可達到復健功效。

傳統物理治療單調、乏味,大多數病患無法持久。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邵耀華表示,復健小天使遊戲機透過簡單的電腦、網路攝影機及遊戲軟體,讓患者在玩遊戲的快樂過程中,達到復健的最終目的。

傳統的復健器材已不夠看,現在國內一些醫療院所流行用「遊戲機」做復健,讓病患把注意力放在玩遊戲,忘掉復健動作的痛苦。

動作比一般小孩來得慢的小如(化名),每星期三是她最快樂的日子,因為她可以到醫院跟治療師阿姨一起抓動物;看著從天而降小鳥、獅子等動物,小如很認真地用手去抓他們,把他們放在對的位置。

「哇,獅子來了,小如加油用手抓,把它放在草原 …… ,不對,那裡是魚池,哎啊,跑掉了 …… 。」在一旁看小如玩抓動物遊戲的人,比她還緊張,在旁邊鼓譟。

雖然小如每次只抓對兩種動物,但她不死心,想要一玩再玩,最後乾脆把身上外套脫掉、項鍊也拿下,跟遊戲機裡的動物拚了。最後兩隻手一起抓,就不相信抓不到他們。

很快二十分鐘到了,玩遊戲時間結束,小如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復健教室。「小如做一些復健訓練,如單腳跳或抓沙包,都會偷懶;但玩遊戲機都很認真。」小如媽媽說,小如每周都很期待玩遊戲機,她跟我說:「玩電腦遊戲讓她很快樂。」

小孩老人都愛

不只小孩喜歡玩遊戲機,連阿公、阿嬤也喜歡。中風三個月的阿嬤,每天必須到醫院復健,面對每天重複的復健動作,曾讓她想放棄復健;有了遊戲機之後,阿嬤臉上有了笑容,每天都很期待到醫院做復健。

從沒有玩過遊戲機的阿嬤,經物理治療師講解,用手啟動確定按鍵,開始抓由天下掉落下來的動物,把它們歸到正確位置。剛開始玩時,阿嬤心想這很簡單啊;沒想到,要抓這些動物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抓了好幾次都沒有抓到,她乾脆兩手一起來,就不相信抓不到。

基隆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許智欽表示,受傷以及手術後的復健,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些透過肢體伸展以及拉抬手腳的重複動作、恢復健康的療法,也非常無趣,病患很容易放棄。透過遊戲機,也可以達到復健效果,患者不需再面對冷冰冰的儀器,也比較不會半途而癈。

許智欽強調,之前在全球造成風靡的 Wii 上市時,美國及國內有些醫院就曾利用 Wii 遊戲式復健治療系統,給一些因受傷或手術後需復健的患者做為復健之用,效果相當不錯。

以中風為例,傳統物理治療,患者透過手裡捏著「握力球」,反覆練習肌力,但過程枯燥乏味。而患者為了想玩電腦遊戲,在家裡就會勤練握力球,準備就診時開心玩遊戲;新舊復健方式搭配使用,康復速度才快。

病患遊戲後,醫師能藉電腦復建遊戲做出精確的數字圖表,了解、評估病患的復健程度,是否已達成預設目標。目前台北榮總、成大、新店耕莘醫院、市立醫院等多家醫院有引進此系統,讓患者不再視復健是一條漫長痛苦的路程。

觸控即可操作

但 Wii 復健遊戲機僅適合輕度中風、受傷患者,對肌力差的患者來說,很難達到效果;因為病患需要利用搖控桿玩遊戲。由工研院醫材中心團隊研發的「復健小天使」,則可透過觸控方式,讓病患玩遊戲;且遊戲機會依病患的狀況調整速度,讓病患在遊戲中達到復健的功效。

團隊主持人邵耀華主任表示,目前工研院率先推出的「手舞蹈機」,主要係針對中風、脊髓損傷、輕度發展遲緩兒童為主,它跟 Wii 復健遊戲系統最大不同,在於它沒有滑鼠、握桿,也沒有鍵盤,病患只要用手觸控投影在白板或牆上的按扭,就可以開始玩遊戲。

邵耀華主任以目前推廣的手舞蹈機來說,螢幕上會跑出很多可愛的小動物,患者只要伸出自己的手,這時候網路攝影機會透過影像感測器,偵測到患者的動作,患者便能輕易在大螢幕上看到自己的動作。只要試著去抓螢幕上出現的小動物就可以了。

大家別小看這個「抓」的動作,它可以看出病患手部施力的大小。邵耀華主任笑著說,玩這個遊戲機,就好像龜兔賽跑的原理一樣,當螢幕上的動物快被抓到時,動物速度就會加快,患者就會更努力想追到對方;如此一來,就可達到肢體復健。

邵耀華說,病患在專心抓動物的過程中,網路攝影機還能偵測到患者施力的大小,或是手部抬動的高低,在遠端透過網路電腦監控的主治醫師,就能了解到患者復健的過程,與肢體活動後的靈敏度。最特別的是,當患者沉溺於遊戲的過程中,其實並不知道主治醫師其實正透過電腦遊戲,在遠端監控他的復健過程。

未來,軟體商品化之後,病患可自行買回家練習,也可達到復健效果。因為它可跟醫院系統連線,復健科醫師可以隨時替自己的患者,變更遊戲難度、內容與速度;也就不會發生目前一般玩家最常出現的,因為打 Wii 導致手脫臼等問題,安全無虞。病人一邊玩遊戲一邊治療卻不自覺,醫院物理治療師則可花更多時間在需要協助的患者身上。

訓練肢體腦部

目前該遊戲機在基隆長庚醫院進行三個月臨床試驗,針對中風、脊髓損傷及發展遲緩兒童等三十多名患者,初步成效不錯,滿意度也達七至八成。計畫負責人 許智欽 醫師說,工研院研發的復健小天使,確實讓原本枯燥無聊的復健,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但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待改進,帶修改程式後,可幫助不少病患重拾復健信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