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式面板商機卡位戰 (中大尺寸)

  • Share this:

觸控式面板商機卡位戰 (中大尺寸)

(Large Size Touch Screen Panel)

《數位時代》

撰文 薛怡青 2008-03-05

無論是食衣住行還是育或樂,做任何事之前先拜拜「網路大神」,已經是現代人的標準作業流程。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網路,而網路其實也離不開人類的日常生活, 2008 年台灣 Web 100 榜單,就要為你解讀這樣的生活/網路互依現象!

觸控式面板商機卡位戰

蘋果( Apple ) iPhone 「摸」出新鮮感,也摸出了一片觸控熱,台灣宏達電以「阿福機」搶進,儘管技術不同,但「手感」卻一樣為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另外,微軟( Microsoft )也不甘示弱地在去年發表「表面」( surface )電腦,打破一般人對電腦的刻板印象,沒有鍵盤、沒有滑鼠,只有一張乾淨的大桌子,將數位相機放在這張被媒體戲稱的「神桌」上,就可以顯示出數位相片,還可以透過手指頭旋轉、放大、縮小。

其實觸控面板並非新鮮事,在消費者性電子產品裡,早已有許多觸控式的應用,例如PDA、車用電子、手機等。在生活當中,觸控式面板應用也無所不在,好比ATM提款機、飛機上觀賞電影的機上螢幕等皆是。不過,在小尺寸的觸控式面板應用,多半是採用專用觸控筆操作,而且是單點觸控,並不像蘋果 iPhone 的多點觸控( multi touch ),可以透過手指放大、縮小。

由於蘋果在技術端的突破,使得觸控面板成了科技產業近來備受關注的新題材,從去年年初就一路延燒到今年,不但中小尺寸觸控式面板早已進入戰場備戰,中大尺寸觸控式面板也將於二 ○○ 八年開始火速升溫。

中大尺寸觸控式面板的產品應用包括:筆記型電腦、車用電子內的衛星導航系統、家電設備、平板式電腦、 UMPC 、ATM提款機、POS系統、博奕機(賭博、遊戲機)、 Kiosk 、自動售票機等。「大部分都是利基市場,利潤也比消費性電子產品好,」宇宙光電執行長王貴璟認為, iPhone 只是引起大家注意到「摸」科技產品這件事,但實際上這類科技早就應用在生活裡了。

商機接近三十億美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就預估,今年觸控式面板產值可成長至二十八.五億美元,至二 ○○ 九年可達二十九.七億美元。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柏德葳表示:「大尺寸的觸控式面板應用未來最具成長爆發力。」其中尤以POS機、博奕機、車用電子等有大幅的成長。

這使得相關IC設計廠商如義隆電,以及觸控式面板廠商如介面光電、時緯科技、洋華光電、勝華科技等都備受矚目,像是介面光電、洋華光電在興櫃的價格都有百元以上的漂亮成績。由於趨勢所需,觸控面板業者大量擴產,不但上游零組件缺料,各集團也紛紛投入觸控式面板的行列。

若從觸控式面板產業鏈來觀察,台灣業者多半落在中段面板製造,不過近來也有廠商開始往上游移動,當中尤以中小尺寸龍頭廠商勝華科技,在上下游整合最為完整,也成為台灣第一家垂直整合的觸控式面板廠商。由於觸控式面板上游材料所需要的「透明導電薄膜」( ITO Film )幾乎都掌握在日商手中,例如日東電工( Nitto Denko )、尾池工業( Oike-Kogyo )等,這部分的技術與專利,台灣業者還不及,只有在「ITO導電玻璃」製造有機會。

台灣科技集團積極搶進

因此,各集團不但在面板部分積極搶進,在上游ITO導電玻璃也有幾大龍頭盤踞,包括勝華科技、冠華科技、正太科技、安可光電、正達國際光電。除了勝華具有上下游垂直整合的優勢外,由光碟片廠商錸德光電部門所切割獨立的安可光電,也備受各方矚目,市場預估去年獲利可達新台幣一億元,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掛牌上市。而原本就在ITO導電玻璃領域打拚的冠華科技,新產能也不斷開出,去年還連續增資兩次,資本額在增資後高達新台幣二十一億元。

觸控面板產業需求上漲,帶動相關零組件需求擴增,鴻海就入主正達國際光電,積極搶進觸控式面板產業鏈。鴻海挾著蘋果電腦代工業者的優勢,在入主正達後,又令旗下的面板廠群創投入十億元,準備興建一座觸控面板廠,將同時切入電阻式與電容式兩大技術領域。此外,鴻海更與控制IC業者義隆電攜手合作,預備在手機訂單上搶灘成功。

美日業者掌握關鍵技術

雖然蘋果將多點觸控技術註冊成為專利,不過台灣廠商近來也積極研發相關技術,像是友達與華映就在去年的日本橫濱FPD顯示器展中,展出宣稱比蘋果 iPhone 多點式觸控更先進的內嵌式多點觸控面板( In-Cell Multi-Touch Panel )技術。

無論是蘋果專利的多點式觸控,還是黏合面板與玻璃或塑膠薄模的化學膠材,仍由3M、日東電工、杜邦( Dupont )等美日業者掌握關鍵性技術。IEK產業分析的研究報告中就指出,有些專利權即將到期,使得台灣觸控面板廠商在這部分「綁手綁腳」的情況,將部分獲得紓解。拓墣的柏德葳表示:「別看這些廠商現在是鎂光燈的聚焦點,在站上舞台前,他們可是蘊釀很久。」而台灣在觸控式面板技術耕耘多年,未來將有機會申請專利,也使得台灣廠商機會大增。

在產品應用上,中小尺寸觸控式面板最大宗還是在手機與PDA等產品,未來數位相機、數位相框、掌上型遊戲機等也會逐漸加入觸控式應用的行列。尤其在手機部分,似乎將有一波用「摸」的手機風潮出現。諾基亞( Nokia )技術長歐傑沛拉( Tero Ojanpera )在去年的亞洲電信展上透露,觸控式科技是未來最有搞頭的一項技術,預料二 ○○ 八年將有多款觸控式螢幕的高階手機進場,也難怪鴻海要聯合義隆電,並加碼正達國際光電與群創,大舉進入觸控式面板產業。

若以製造代工廠的毛利率來算,中小尺寸觸控式面板也將進入壓低成本的價格戰,毛利率收成並不被看好衝。富晶通科技總經理陳光達表示:「中大尺寸是未來趨勢,以毛利率來算,中大尺寸的觸控面板毛利,恐怕是中小尺寸的五倍之多。」

筆電戰場兵家必爭

因此,除了手機應用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就是筆記型電腦採用觸控式面板。筆記型電腦代工大廠廣達從去年就積極與宇宙光電接觸,到仁寶集團與統一集團合資成立時緯科技,以及華碩積極走訪觸控式面板業者,都不難發現用「摸」的筆記型電腦是下一波產品趨勢。「平板電腦( Table PC )其實是相當人性化的應用,也是很好的概念,」王貴璟認為,當年平板電腦之死,是由於各種軟體應用不支援,加上觸控式面板技術未若如今這般成熟,但是現在正是天時地利人合之際。他認為,當年推動平板電腦雖不成功,卻在今年之後有起死回生的氣勢。

看好觸控式面板未來在 UMPC 與筆記型電腦的應用,柏德葳指出,人類輸入方式已從鍵盤、滑鼠要進程到觸控,下一階段更將進入語音輸入以及多點式觸控的螢幕及動作補捉裝置。不過,現階段語音輸入與動作補捉裝置還有技術上需克服的困難,離上市販售還有一段時間。因此,以近程商機來看,用觸控式輸入的方式,代替過去的滑鼠以及觸控板將越來越普遍。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3 月 1 日出刊《數位時代》,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

銪德公司是大尺寸紅外線式觸控面板框架研發與製造, 其結構類似電腦護目鏡, 可直接外掛在平面monitor 機體上, 安裝方便. 不需額外控制電路,只需以USB介面連接但腦即可, 也可配合面板廠以內嵌方式裝入, 尺寸大小可依客戶需求訂製. 範圍 從最小)(小中大尺寸從7吋~15吋~19吋~27吋~42吋~52吋~65吋~74吋~80吋~100吋到最大尺寸150吋) ( 觸控顯示器框架6~ 27~100~150 吋皆可訂製) , 同時提供專業 電子產品設計開發(ODM)服務 . 歡迎與我們連絡 :

黃先生  Mobile :0988-238-989

email: [email protected]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