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吃 最傷腸胃!! (摘自網路文章)

  • Share this:

趁熱吃 最傷腸胃 !! ( 摘自網路文章 )

( 10/7/2008 | 9:39 )

多吃與體溫相近的食物 延年益壽

【新華網】「 趁熱吃 」一向是中國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話,不過,這種禮節似乎應該改改了。生命時報報導,據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的一項報告指出, 吃得過冷過熱都會有損腸道和身體機能,平時多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緩腸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壽。 從 冒著熱氣的麵條,到餡料熱呼的包子餃子,以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

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邊疆表示,這是因為,亞洲人體質相對較弱,吃熱食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幫助人們禦寒保持體溫。相比之下,歐美等地的人體格更壯,平時吃得食物本身熱量更高,因此對食物溫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冷食較多。邊疆說:「當然,中國人愛吃熱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溫度來『激發』,而中國人的味覺和嗅覺早已適應了這 種被溫度激發出的香味,所以熱食成為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飲食習慣。」。 儘管如此,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 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 。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 50 -60 ℃ 的食物, 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過燙的食物溫度在 70 -80 ℃ 左右,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 80 -90 ℃ ,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 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中醫也不主張飲食過熱。中國中醫科學院東直門醫院內科教授姜良鐸說:「 在消化道內, 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 。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 」 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許多家長在給小寶寶餵飯時,都會吹至微溫後再喂,其實,這個溫度對成人來說同樣是最合適的。 用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也不燙口,就是最適宜的。 」 姜良鐸說。同樣,人們在飲水時也應該講究溫度。 日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在 18 -45 ℃ 之間 。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過 50 ℃ 。 如果實在怕冷,可以多吃些 薑 、胡椒、肉桂、辣椒等有「產熱」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 。 2008-10-07

蔬果像彩虹 愈色愈營養 ( 10/6/2008 | 11:03 )

大自然中,鮮豔的顏色可能是劇毒的象徵,代表一種可怕的引誘;不過,對於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各色蔬果,可不必望而卻步,反而可以盡情搭配各樣顏色,讓各種顏色所代表不同的營養素,

在人體發揮到極致。醫院營養師建議,「最好像彩虹一樣,各種顏色都有。」 每種都吃一點 均衡攝取 , 如何掌握多吃各種顏色食物的要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說,「多吃蔬果,天天五七九準沒錯。」

嗜食冰品 五臟六腑易受損 ( 6/9/2008 | 12:08 )

氣候炎熱,許多人喜歡用冰品冷飲紓解暑氣。但中醫師提醒, 吃冰時間太長、量太多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影響身體正常機能,建議以溫和的湯方「蔘麥飲」取代。 日前有兩位年約 70 歲的婦人先後因皮膚出血、皮膚癢以及筋骨痠痛而至市立聯合醫院 , 中醫院區求診,兩人主訴症狀雖然不同,但醫師發現,她們的四肢都有皮下出血情形,雙手雙腳布滿青紫色的瘀斑,其中一人不久前才被別的醫院診斷為「 紫斑症 」。

經過詳細問診,兩人都表示有嗜食冰品習慣,且從小就愛吃冰。 中醫院區醫師黃裕昌表示,每個人對冰品的耐受程度不一樣,雖然吃冰對身體的影響不是一時半刻就會顯現,但從中醫的觀點, 吃冰會令體質虛寒,是很傷陽氣的舉動,長期下來,五臟六腑的陽氣受損,身體各項機能自然就不理想。腸胃不好的人,應將冰品視為刺激物,少吃為妙。 黃裕昌建議,如果想消暑解渴,不妨飲用中醫常見湯方「 蔘麥飲 」。

蔘 3 錢(依體質選用種類)、麥冬 3 錢,五味子 1 錢 ,加水大火煮滾,小火再煮 10 到 15 分鐘,等涼後當開水喝,有利生津止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