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太極拳之其根在『腳』 劉國鑫
楊露禪大師原文:「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又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毋使有 斷續處。其根在腳 ,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乃能得機勢、、、、、、、、、、。 」是知太極拳的「根」在「脚」、亦既「脚」為支撐人身之「根」。
練太極拳 ,為什麽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鬆腰,坐胯呢?這些都是「氣沉丹田」的基本功夫,只有「氣沉丹田」,才能使人之全身重量寄於下盤,两腳著地如生根,這便是一般所謂之「中定」。稱「中定」,就是支持全身重量之中心點於两足之掌下,這足之掌下便是太極拳的「根」,是知太極拳的「根」是在「脚之掌下」,這裡說明太極拳的根,是在「腳掌」的「湧泉穴」。
太極拳的下肢動作,是以足領膝,以膝領股的。其關鍵全在以足趾尖輕輕領勁運行,不可呆板死煞,两足交替支持重心,緩慢移動,當旋踝轉腿時,足趾足掌足跟平實踏地,湧泉穴要空,實足實勁下沉,似植地生根,則虛腿便能靈活變換。分清虛實,就是調整重心,調整重心要看敵人的虛實而定,則可「專主一方」,則可「支撐八面」,則可「輕靈活潑」,則可「週身一家.」.太極拳式式活步,正是此意。
人生快樂的基礎,除了食衣住行等生存的條件及無私的愛好之外,身心的健康為一大關鍵。身體的强健,在於所有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心理的康寧,則是上層意識,次層意識及下層意識之間的協調。今日的醫藥以及奥林匹克式的運動,都是强調身體而忽略心理方面。目前的教育也只限於傳授智識和技能,對於一個人身心的全面發展,極少積極的影響。
太極拳與其他的運動法不同。太極拳强調身心放鬆,意識與動作一致。這樣不但增進臟腑的健康,同時又能使人身心協調,意識擴大,快樂自在其中。太極拳簡單地說乃是由一系列的左右架式所組成,而這些架式連貫地按著一定的法則進行變化和轉換。推手的時候,也不外是這些架式時時刻刻準確地隨著對方的力而變化和轉換而已,毫無己意,但是太極的身心狀態和動作要領,却始終不可忘失。所以太極拳能啟發智慧,充實生活,振興精神文化,救人而且救世,人人身體健康,心理協調,意識間的衝突解脫,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消除,「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自然是可以實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