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型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步型有弓步、虛步、獨立步、仆步、坐盤等。常用的是弓步和虛步。
(1) 弓步:弓步步幅的大小,因人而異。在開步時,一般以一腿彎曲支持體重,另一腿自然伸直(不得挺直)為宜。弓步要求前腿膝蓋一般不超過足尖,足尖朝前微向裡扣,髖關節鬆沉。後腿微屈膝,膝窩莫軟,足尖外撇,兩足前腳掌著地。弓步有“二、八“步、“四、六”步“三、七”步之分。兩足不可放在同一直線上,前足跟和後足跟橫向距離約 15—40 釐米。這樣做前邁、後撇步時都很方便,也便於保持身體平衡。
(2) 虛步:一腿虛膝支持體重,臀部與足跟基本垂直,全 脚 掌著地;另一腿微屈, 脚 尖或足跟自然著地。
(3) 獨立步:一腿虛膝支持體重,另一腿屈膝提起。
(4) 仆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以 脚 內側 或足跟向側或斜前方貼地鏟出。
(5) 坐盤:兩腿呈左前右後 或 右前左後交 义 平蹲。
步法進退變換時要輕靈自然,不要用拙力猛起猛落。前進時以足跟先落地,然後重心前移,將 脚 全部踏實。後退時足尖先落地,然後重心後移(這主要指第一路拳的要求)。
(6) 足:足是一身之根基。根基不穩,身法必亂。“手進三分,足進七分”,當然,沒有身法和步法之進,足也不能進,但足踏不穩則影響週身。拳論中說:“勁起足跟行於腿,主宰於腰”。可見週身之勁雖發於腰(包括手、肘、肩等),但卻是足踏地面,借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而發出的。足踏不穩,勁難發出,一攻既倒。如不得勢,退步避鋒,更需留神踏穩。因此,足和其他部位一樣,也很重要。
足踏地時,要五趾抓地,使足心含空(湧泉穴要空)。退步時足尖先著地,旋轉倒退時(如倒卷肱),以跟貼地鏟出。左右開步時,以足內側貼地鏟出。足貼地要輕,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其含意是,開步或退步都帶試探的意味,如不得勢,既能迅速收回。其要點在於兩腿分清虛實。在開步時不一定要以足(足尖或足跟)貼地。
足尖的上翹、下落、外撇、內扣、前進等都要由拇指領勁。上肢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下肢以足領膝,以膝領髖,不可用僵勁。後退時,以腰帶髖,以髖帶膝,以膝帶足,上下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