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份的要求 5/5--------陳小旺

  • Share this:

(五)上肢

( 1 )肩肘:練太極拳講鬆肩沉肘。肩肘相連,能鬆肩自然能沉肘;能沉肘,能然能鬆肩。故練習時應經常注意兩肩關節的鬆活,有意識地向外引伸,把肩關節的勁自然地逐漸拉開放鬆,使兩肘下沉,這樣運動起來就沒有絲亳阻礙。

( 2 )手:引進落空,避實擊虛,手是第一道防線。太極拳練到高深程度時,週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但仍以手為最靈便。故說:“出手不見手,見手不能走“。

主要手型分為掌、拳、勾。

掌:又稱瓦攏掌。指肚微微向後張,勞宮穴要虛,虎口要圓。每個手指與身體的其他部份都有一定的聯繫,如拇指與胳膊和前胸部、食指與前肋、中指與腋下的肋部、勞宮穴與中心、無名指與後肋、小指與後腰(既命 門 穴一側)、虎口與腋窩等等,都相聯繫。如虎口夾住,用了僵勁,腋窩就有反應,也像夾住一樣(既影響肩關節放鬆):虎口用力張開,腋窩就像架起來一樣。虎口自然張圓有利於鬆肩。練習時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

拳:要求四指卷屈,拇指扣其上面,不要太用力,但觸物時要握緊。

勾 手: 五指自然捉攏,不可用力,腕微屈。手與肩肘,同足、膝、髖要求一樣,都需完整一致。運動時如果手引伸過度,容易把臀拉直,失去了鬆肩沉肘的要領。而過分地沉肘,忽略了手的引伸,則易造成臂部過於彎曲的毛病。練習時,在不破壞鬆肩沉肘的原則下,宜使臂保持一定的弧度,手儘量舒展引伸,做到動作圓溝順隨,輕而不浮、沉而不僵、靈活自然。

在手的動作要領止,拳論中還有“手領神隨,身端步穩”之說。太極拳注重意識引導動作,這是一個特點。武術中不論什 麽 拳套,都包含技擊的方法。應用時因敵變化,避實擊虛,整打零用。實際應用不是依照 套路的形勢出現,而是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身體素質,使身手內外各個部位,在各個角度都能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熟練技擊方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