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斯(二)百花聖母大教堂

  • Share this:

佛羅倫斯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石製圓頂教堂!

米開朗基羅在後來設計了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但他說:我可以蓋出更大的圓頂

但是我蓋不出比百花大教堂更美的圓頂!

西元十三世紀,佛羅倫斯已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文明的城市!

但是對手比薩及西耶那都誇稱已擁有巨大圓頂的教堂,

於是佛羅倫斯決定要蓋成比萬神殿有著更大圓頂的大教堂!

從1296年開始,陸續有很多優秀的建築師加入設計,修改行列,

結果大教堂主體,甚至圓頂的基座都已蓋好了,

卻沒有人能知道,接下來這樣大的圓頂要如何才能蓋成!

全能的天才布魯內斯基,自從1401年洗禮堂銅門合約輸給了吉柏提後,

就和多那太羅到羅馬潛心研究古建築,

西元1418年,他回到佛羅倫斯,

參加了這項大圓頂的競圖,這回精通建築,科學,機械的

布魯內斯基勝了吉柏提,報了一箭之仇!

事實上圓頂並非是全由布魯內斯基所設計的,

他的成就是在於他將大圓頂實現!

當時的情況,中義仇視北義,因此北義那種哥德式,有飛扶拱壁支撐物的,

被視為妖魔鬼怪!所以拱壁是被明令禁止的;

然後又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木材鷹架來支撐底部,

在那時,也尚未有鋼筋水泥或快乾水泥的發明,

可以想像為何大圓頂為延宕了那麼多年遲遲無法動工了!

布魯內斯基從洗禮堂的雙層屋頂獲得啟發,

並利用橫向桶箍式支架,縱向鐵鍊框條以及魚刺式磚疊法來加以克服;

16年後,大圓頂終於在世人面前呈現!

也因為這樣鉅大的貢獻,原本教堂內不供奉任何墳墓的規定,

破例將布魯內斯基遺骨安置在教堂地窖最中心處,供人追思景仰!

登百花大教堂圓頂,是我到佛羅倫斯第一件作的事!

我的內心虔誠地有如去朝拜一座聖山,

一座有著文藝復興重大里程碑的聖山!

共463階的階梯,事實上是走在布魯內斯基所設計的內外層圓頂結構之間!

是狹窄,曲折,陡峭而陰暗的.....

我的內心從興奮雀躍,很快變成呼吸急促,步履沉重!

好不容易獲得喘息,那是在中間通往內層的環繞通道,

在那裡可以近距離欣賞到瓦薩里所繪巨大的穹頂畫--最後的審判!

在驚嘆聲息後,接下來的通道,卻更陡更窄!

常常,還得側身,與下來的遊客來段擦身而過!

終於看到上頭有一線天光,鼓足了最後的力量,爬上燈籠式天窗的基底平台,

而那裡,早已擠滿人們,正用整座佛羅倫斯市區

那一覽無遺的磚紅屋頂景色,

來犒賞自己一路上來的辛勞!

登頂後市區景色盡收眼底,遠處高塔由左而右分別是巴傑羅美術館(警察總長大樓),

佛羅倫斯修道院及舊王宮鐘塔

高84公尺,有義大利最美麗鐘塔之稱的的喬托鐘塔就在一旁

正前方遠處為聖十字教堂,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維利,羅西尼,吉伯提

就埋葬在那,是義大利名人的忠烈祠

圓頂上提供360度的鳥瞰托斯卡那磚紅色屋頂的景觀

雖然大圓頂花了16年完成但是整個教堂前後共170年才落成

教堂的西立面甚至到19世紀才完成所以是以新哥德式表現

銅雕大門上美麗的奏樂天使

教堂入口上烏切羅所設計的教堂鐘是當時流行的逆時針24小時制十分特別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兩側的小半圓頂室形成祭壇,兩套管風琴也屬少見的方式

百花聖母大教堂內部雖然是尖拱肋的哥德式但裝潢極其文藝復興的簡約典雅

登頂之路有如天梯一般陡峭,圓頂上的許多的小開窗使通道些微有光

從內層圓頂的平台上俯瞰半圓頂室

布魯內斯基所設計的木頭支架,據說其中之一有布魯內斯基的簽名,

可惜沒找到,倒是沿路牆壁上遊客的惡意塗鴉不少!

精通機械的布魯內斯基為了大圓頂設計了很多機械,其中的起重機還讓晚輩達文西欣賞不已

瓦薩里所繪的最後的審判穹頂畫

大圓頂最初設計者坎比歐,整個市區還有很多建築是他所規劃的

文藝復興偉大的建築師布魯內斯基,坐在教堂一旁的建築物底正向上仰望自己的傑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