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買春賣春」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性交易,下流,骯髒,污穢? 對,假如我沒有靈機一動,也會如此作想;但正因為我獲得靈感,所以並不完全這麼想。 那麼,讓我有所領悟的靈感是什麼呢? 就是以下意象— 一個古代的文人雅士剛狎妓完,碰到朋友,朋友看他滿面春風便問他: 「足下如此春風得意,何以致之?」 而此君也順水推舟,如此風雅地回答: 「買春得之!」 自此之後,文人雅士們便以買春/賣春當作狎妓的隱語。 到這邊,事情還算有幾分趣味,可惜,有些文人雅士的內子是個醋罈子,若是知道了她們相公的狎妓行為,便不鬧個天翻地覆也不罷休。 因此,在她們的叫罵當中,買春/賣春這詞就開始走向了負面的道路;然後開始每下愈況,而當這詞彙遍傳民間時,也就是這詞彙開始污名化的發展。 不過老子說得好:「反者,道之動。」 因此若是事物沒有從正向的極端走向反向的極端,或許我們還會懷疑這世界還存不存有道。 就此而知,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常識」或是「概念」,或許在過去或未來中,有著完全相反的意思或意義。 因此正是如此,也不能否認我們目前所認定的負面事物,曾經或將會有其正面能量。 最後—讓我們一起齊聲頌讚「買春賣春」,頌讚負面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