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以前曾經問過一個心靈導師: 「聰明的人有智慧,那有沒有不聰明的人有智慧呢?」 他回說沒有,有智慧的人都是聰明的。 聽到這個回答,我一直覺得怪怪的,因為我保持的是非絕對性的無差別價值觀,但導師給我的卻是一個絕對性的答案,而其實我問,是想得到非絕對性的答案跟例證。 經過我接近十年的斷續思考,終於在近日得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們平常可見的純樸之人,固然腦筋不是很聰明,甚至是有智障的狀態,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實踐著不得罪人的原則,並和藹可親的對待他人,或許我們不能期待在遭受迫害時,他們第一個跳出來反擊,但卻可以在我們跳出來反擊的時候,給予安穩的後盾— 而這,不就是一種處世的智慧嗎? 儘管他們可能是受到社會制約的條件反射,或只是為了對得起良心而發出這些善意,但是,實踐了這些善行的舉動,難道不能說這是有智慧的嗎? 我認為這是有智慧的,即使一般人不這麼認為 ,但我還是認為不聰明的智慧展現,就體現在這些人身上,也就是說—答案就在我身邊。 其實就在你我周遭,也有這些人存在—他們可能是慈濟志工,可能是環保人士,可能是小學導護… 他們也是智慧的持有者與實踐者,並不只是老子、耶穌、佛陀這些聖人、聰明人才是。」 那麼,既然提到了聖人,我們現在來談談聖人。 說到聖人,一般都會認為是跟一般人有決定性差異的人,才會被稱為聖人,那麼,這個決定性差異的條件是什麼呢? 我認為: 「聖人除了要有高於一般人的美德表現以外,還必須要有智慧,而且是有自覺性的智慧,而不是與一般人實踐智慧那樣的『無明』,不然他就只是一個品德比較高超的一般人。 因此,『美德』、『智慧』、『覺察』,就是判定一個人是否為聖人的條件。」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認不認同,就看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