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人都比較畏懼「機器」?
這就是我的發想點。
舉凡駭客任務、機械公敵、魔鬼終結者、關鍵報告、世界大戰...等等叫好又叫座的西方鉅片,
都直接或間接地顯示出人類對機器(或機器系統)的恐懼。
為什麼?
為甚麼東方人會恐懼,並會做成一定數量以上的電影的類型當中*1-
總是缺乏了「機器恐懼」的這個區塊呢?
我的想法如下:
因為東方人早就對「科技」習以為常了!
你看看-舉凡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些影響了(近代西方)世界的重大發明,
幾乎都是在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之前就被發明出來了。
而對當時的西方人來說,這些個所謂"尖端科技"的產品;
則是早被咱們東方人用到快爛,只欠缺純理論來升級其"過時技術"的破爛了。
所以浸淘在充滿科技用品日常生活中的東方人,反而對製造這些用品的科技本身不太重視...
「奇技淫巧」!-這就是老祖先們對於科學技術的具體想法。
總之,因為生活在充滿了科技的環境當中都超過兩千多年了,
誰還會去在意機器或是科技會不會反撲人類文明呢?
這除了對於危機意識的麻痺性以外,還有就是對於「科技」這個東西的內涵,掌握得很深入了。
相反的,這樣就讓人對「人」自身,或是由其所引伸出來的怪誕感到畏懼;
諸如魔、妖、精、怪-這些其實基本上都是某種獨特人性、人格的延伸之後,被具象化的存在。
"只要是人,那就一定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等等諸如此類巨觀歷史的歸納智慧告訴了東方人-
人不會發明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而就算真的發明了這種東西出來,人類文明的生命也還是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所以、
哩勒驚殺洨? (台灣區河洛語)
嘛、對於粗俗用語的批判,就請看官們先擺到一邊吧。(喂!)
重點在於西方人在長期缺乏科技加持與洗禮之下,也還是很長進的。
沒錯,我寫這篇的目的不在於讚揚我們祖先的威能有多麼強大,
也不在於貶抑西方文化的甚麼缺失-而在於比較兩者的異同,並提出(與主流)相對不同的意見來。
那麼、接續上面的議題-西方人的長進在哪?
我的想法是:
正因為他們長期缺乏「實用性科技」*2的加持與洗禮,
因此相較於我們,更重視「實用性人文」的培養與維持。
就像是我們中國人每天滿嘴的「仁義道德」、「忠孝節義」,可請問有幾個人真的奉行不渝?
但是說到「誠實」、「正義」、「勇敢」,卻是大多數西方人身上所找得出的特質。
這就是在人文上,注重實踐性、實用性人文面的西方人(主流的)。
因為他們覺得人跟人處在一起,還是不要耍太多手段,甚麼都明來明去的比較好。
不像東方人(主流的),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假道學;口嫌體正直、傲嬌(ツンデレ)*3!
原因?
我猜大概是他們(西方人),正由於缺乏了實用性科技的加持;
因此覺得「團結」比較重要,而搞小圈圈會搞死自己吧?
但是,說到搞小圈圈來互相攻詌,這又不得不佩服東方人的智慧了。
這怎麼說?
就是因為東方人因為科技發達,早就進入了農耕時代;
再加上雖然沒發明大規模的衛生下水道系統,但也懂得發明茅廁-
將排泄物與居住空間分隔開來,並化為可灌溉用的肥料。
因此相較於愛隨地大小便讓城市街頭都是穢物的西方人來說,較能支撐更多更大密度的人口分佈。
然後就像我們老祖宗歸納出來的經驗法則-人多了就會想搞怪。
只要人一多,歧見就會多。
當然,不管走到哪,只要人本身所思考的內容不同-
不管是從腦袋裡裝著的到身上穿著的東西、或是先後天體質與才能的不同...
所有種種會讓人看出差異,進而計較與比較的特徵,都是會引起歧見的。
或者說,那些因素都是歧見產生的種子。
而相對於西方人化解歧見、存異求同的方式,東方人偏好殺他全家、存同求異的方式。
古代戰爭動輒死傷數十萬乃至於百萬之數,
致使日本人有藉口說二戰時,他們在南京所幹掉的也不過是微末之數爾爾。
但是自家人打架斷手斷腳的,跟別家人過打來劃傷皮肉的-
其判斷跟後果也是有決然的不同吧?
至少就東方性的思想中會認為自家人的事,遮醜遮醜就過去了;
別人管不著我家院子裡來,我們也管不著別人家院子裡的閒言閒語。
而別人家干涉到自家人的事情,那我們自家人就算昨天才打到斷手斷腳的,
也要把劃傷自家人皮肉的的那個別家人打到鼻青臉腫,或是告到鄉里全知地才肯善罷甘休。
抱歉,離題了。
接續「我們東方人偏好殺他全家、存同求異的方式」這點來申論吧。
中國自大一統的王朝出現之後,就偏好設定主流-比如說秦朝的徙木立信跟漢朝的獨尊儒術。
自此之後,只要不是主流的就會被貶抑;
更有甚者,跟政治扯上邊的黨派紛爭-輸光身家的總是第二大黨與剛好衰洨也被鏟的其它小黨。
然後眼光放到整個東方文化圈,因為中國是文化輸出國的緣故:
所以像這樣的官場文化也在其他各地開枝散葉,像沙耶*4般地盛大開花結果了起來。
因此,我們東方人(主流的)便偏好殺他全家、存同求異的方式。
不過這也沒甚麼不對唷!
咦、怎麼說呢?
因為人實在太多了,為了維護生態平衡-
所以就像修剪行道樹跟盆栽一樣,刪減一點不必要的人口是必要的啊~
喔~原來是這樣啊!
那經過小布偶皮皮的解說,這下小朋友都知道了嗎?
嗯!知道了!
——就是這樣。XD(攤手+被毆)
反正因為西方人在像是智慧樹般的實用性人文情懷中已薰陶很久了,
新近又吸收了東方人那生命樹般的實用性科技技術,造成了-
如中國般開始越見繁茂的人口數,而開啟了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背景時代。
最後又因為用科技研發出來的武器越來越傷人(祖先們不讓火藥術太發達也是有理由的),
故而又萌發了人文情懷的復興,呼籲戰爭只會越見慘烈,不會如過去般只是修枝剪葉般的單純。
最後的最後,東西文化交融-
造成了有些西方人可能遠比某些東方人知道的東方而還要更東方,反之亦然。
以上的這種狀況。
這就像甚麼呢?
就像「爆漿瀨尿牛丸」(或《動物農莊》*5)這東西一樣-
甚麼是甚麼好像都分得清,但實際上吃起來又分不太清了。
結論-
1、在早期:西方人其實是比東方人更具人文素養,而東方人其實比西方人更具科技素養。
2、文藝復興過後:西方人因為同時獲得了科技與人文的成果而科學突飛猛進,造成人口爆炸;
東方人則是早就發展出對應人口爆炸的方法,製造各式紛爭、戰亂去消化過多的人口。
3、東西方目前已經開始水乳交融,不像文藝復興時代前如此涇渭分明了。
註釋-
*1:
妖異、靈異、殭屍、戰爭。
*2:
看到這裡的人,或許會對於人文與科技這兩個專有詞彙加上「實用性」三個字而感到奇怪,
但其實這也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概念,
只不過就是說比起原本所指稱的「人文」與「科技」之面向,是比較偏重實際應用面而已了。
*3:
是指「平常說話帶刺態度強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害臊地黏膩在身邊」的人物,
主要是常用於戀愛型態的詞彙,本人較偏愛以ツンデレ的日文原文方式呈現之。
*4:
此名詞為日本十八禁電子小說遊戲之女主角名,此名詞用典與遊戲結局之一有關,可參照:
[18x男性向]沙耶之歌@ 【Mushroom】 :: 痞客邦PIXNET ::
*5:
一部影射共產黨很詳盡的 戲謔 反烏托邦寓言小說,可參照:
動物農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