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一下英文維基,稍微歸納了一下:
在量子力學中,是把極小尺度(電子規模)的事物看作是介於波動跟粒子之間的存在.
而如果一個被觀察的客體是偏向波的話,會因為波的擴散性而得到以機率分布的位置結果;
不過因為是波動的屬性,所以我們可以很確定他的速度跟動量-
就像你總是知道面前的海浪會朝向何方.
但是當那客體是偏向粒子的話,則會因為難以觀察到其波動而得到以機率分布的動向結果.
不過會因為是粒子屬性,而會很明確的知道他的位置在哪-
就像你總是會知道你面前的螢幕會位在何方.
如果要用數學來解釋的話,就請看圖片中的式子-
代表動量的Δ x 跟代表位置的Δ p 是要互乘過之後,等於一個固定的二分之一普朗克常數.
也就是說,要不是Δ x 跟Δ p 互相為同樣數值的二分之一普朗克常數的平方根,
就是兩者有一大一小的狀況;
而當Δ x >Δ p 的話,此物偏向波動而動向較為明確,
而當Δ x <Δ p 的話,此物偏向粒子而位置較為明確.
不知道這麼說明,您理解了嗎?
摘錄自: http://gzone-anime.info/UnitedSites/academic/pixmicat.php?res=1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