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Share this: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註】此承上章言世道愈流愈下,以釋其次親之譽之之意也。大道無心愛物,而物物各得其所。

仁義則有心愛物,即有親疏區別之分。故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謂聖人治天下之智巧。即禮

樂權衡斗斛法令之事。然上古不識不知,而民自樸素。及乎中古,民情日鑿。而治天下者,乃以

智巧設法以治之。殊不知智巧一出,而民則因法作奸。故曰智慧出,有大偽。上古雖無孝慈之

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為父不慈者眾,故立慈以規天下之父。為子不孝者眾,以

立孝以教天下之子。是則孝慈之名,因六親不和而後有也。蓋忠臣以諫人主得名。上古之世,君

道無為而天下自治。臣道未嘗不忠,而亦未嘗以忠立名。及乎衰世,人君荒淫無度,雖有為而不

足以治天下。故臣有殺身諫諍,不足以盡其忠者。是則忠臣之名,因國家昏亂而有也。此老子因

見世道衰微,思復太古之治,殆非憤世勵俗之談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