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幽幽夢 西方神跡力 南方虹蛇子 北方共產鄉(跟某系列彈幕遊戲無關!)

  • Share this:

其一:

西方人追求的是社會公義與個人正義 是種只要公平 公開 公正 就是好政府的狀態

東方人追求的是社會倫理跟個人道德 是種你要孝順 謙讓 中庸 就是個好人的狀態

西方的思想是偏顯性的 時效性的 但也不全然都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東方的思想是偏隱性的 長遠性的 但也不全然都是故本保元 治標治本

雙方的價值觀跟思維不同 自然所能適用的政治體制就不同 只是目前邁入國際化的階段 什麼事情都變得複雜起來

如果再拿數百年前的世界概況跟民心狀態來套用到東西混融的現代 恐怕不盡然能夠適當地解決眼前的問題

在下愚見 在東方世界邁向自主化 西方世界邁向倫理化的當下 無數個人所融會的民心 已然成為一種指標與目標 要輕易對世界造成影響 便要直接從民心本身下手

因為在現今社會 若是想以領導者來達成影響 則 領導上綱的思想已然被個人自主所取代 其一 個人德行的光環難再使有錢大聲遭打擊 其二 因此兩點 非不為也,難也!

那麼 如何直入民心呢?

那就請參考:

因為

並不是個人"德行" 不會有偽善之虞

亦不是君臣"倫理" 不會有守舊之虞

信念 是真誠的 是熱烈的 是積極的 是鼓動的

不過

迷信 是盲目的 是激烈的 是強迫的 是暴力的

還是要好好的區分此兩者才是

以上

回應於: 領導世界

其二:

你的 "守禮"概念很好

畢竟孔老夫子的"禮" 是能隨著時代民心而有彈性變化的

像是以前男女不能有身體的接觸 深情的目光相對

但是在孔老夫子本身所提倡的原則之下

變得是只要是心懷坦蕩 兩情相悅 則有何不可?

因此你的原則基本上是好的^^

不過

我對於"技藝是崇,淫蕩是行。"有意見唷~

如果不崇技藝跟科學 那就跟現在的情勢一樣

變成

日本保留了最多中華文化的技藝與傳統

外國發揚了最多中華文化的科技與知識

什麼 漢字年節茶花道 火藥印刷指南針 這些中華文化與科技我就不說了

就連"動畫"

都是因為手塚治虫看了 上海電影廠做的"白娘娘"跟"西遊記"得到啟發之後

才有了目前日本ACG產值年收入10億元的盛況呢

這可真是結合了文化與技術的雙重打擊啊!

還有

如果不行淫蕩跟風流 那就跟現在的情勢一樣

變成

日本保留了最多中華文化的春宮與性技

賽金發揚了最多中華文化的G點與潮吹

什麼 房中術 春宮圖 我就不說了

但是 連西藏的慾經 都是被好好對待 研究的資產唷~

這可真是結合了文化與開放的雙重打擊啊!

身為中華子孫 你不覺得汗顏 我還覺得丟臉呢!

回應於: 自由

其三:

在 國父 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 創建中華民國之前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吃不飽 穿不暖

淪為乞丐者 逼良為娼者 賣身葬父者 多不勝數

在 國父 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 創建中華民國之後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吃太飽 穿太暖

淪為犯罪者 逼債躲債者 賣身娛樂者 多不勝數

這並不是說什麼狀態是不對的

而是

任何種狀態都有其存在意義

在古代的時空點 有古代的存在意義

在現代的時空點 有現代的存在意義

如果一昧崇尚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時代

那就請黃易派你去尋秦吧XD

回應於: 民主

其四:

呼哈~(哈欠) 啊啊 抱歉 文言文我比較不能消化哩~= =||| 看了這麼多我有興趣的只有...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聾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此四誅者,不以聽。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修憲 你去殺立法委員吧!

作淫聾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檳榔西施 肚皮舞 你去殺吧!

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這就是我 請殺了我吧!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行天宮旁邊很多占卜的 去殺吧!

嘛 我這麼極端 是因為這麼古老的東西還敢拿出來 真的是笑死人了

以上

回應於: 法治

其五:

"竊謂,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自無侵犯人權的事發生。如此,雖不談保障人權,人權自然受到保障。"

既然你喜歡古代 那我借用古代事實來說說你:

朝綱倫理 見了皇上要磕頭下跪-侵犯了身體自主的人權

家庭倫理 見了父母要問好上茶-侵犯了行為自主的人權

學校倫理 老師所教的不可辯駁-侵犯了言語自主的人權

人際倫理 年上所說的一概贊同-侵犯了真理自主的人權

在古代 即使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候

也還是如此

回應於: 保障人權

其六:

我是這麼想啦:

一個領導者

並不需要高超的道德或是聖潔的情操

只需要有識才容人的能力跟胸懷

識才-就是伯樂找到千里馬

容人-就是完全讓人來發揮

這樣就能"舉才任賢修其國 褒仁獎慈愛其民"

請參考: [分行詩]烈日之下 之二

回應於: 正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