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沒有限制的!

  • Share this:

道家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麼自然裡面有同性戀的,我們也法了。

可是為什麼我們就覺得同性戀是怪怪的呢?

這是自然裡面動物界的一個現象-人類也是動物 ,

所以也有此現象並沒有哪裡有錯呀?

在自然當中,有黑就有白、有陰就有陽。

我們沒有聽說自然表現出黑是錯的,或是陰是不應該的。

在自然當中,每種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我們沒發現而已。

再說,我認為既然黑跟白、陰跟陽都沒有錯,

那麼1跟0、0跟無限也都沒有差距。

因為自然是沒有限制的,如果有限制...

那麼黑跟白就會有一個是不對的,陰跟陽就會有一個是不應該的。

而任何事物、任何概念會存在於自然當中,都是沒有衝突的。 那麼就沒有所謂的矛盾,因為矛就是盾、0=無限。

而人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認定跟價值觀,都是因為人有所定位。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不是自然的全部 。

所以會無法接受自然的全部,就好像池塘無法接納水庫一樣。

人是定位在0跟無限當中的,所謂「有限」的地帶 。

生命有限、力氣有限、智慧有限,只有跟自然一體的潛力無限。

所以我認為自然沒有任何限制,會有限制都是因為有定位。

因為你如果在台北,高雄就很遠;如果在屏東,高雄就會比較近。

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人為法-都是因為我們有定位而訂立的。

可是就算我們有定位,但是自然的無矛盾法則不是最高的嗎?

那我們為什麼仍然活得這麼有限呢?

我們不是頂多只是,要從台北到高雄覺得比較遠而已嗎?

是的,我們是這樣沒錯;只是,我們要注意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首先是自然當中產生了一些基本原則;

有了道,就產生了分別...

那就是-黑的不是白、陰的不是陽,但其價值還是等同的。

從道下來之後就是天地-天地的話就重視白跟陽 ,

但還是有0=無限的可能。

所以才會有百慕達三角洲之類,

或者是上坡路變成下坡路般好走,下坡卻吃力的異相。

但是到了人-不但確立各種事物跟概念的尊卑關係 ,

還否定了0可以為無限...或是黑可以是白的可能性。

因此只有看破這層的人,才能有大神通、大智慧。

所以,世界是沒有限制的;世間本無對錯,只存在著各種可能性。

故而,你的心可以造做一切-只要你相信的話。

太極圖就是從無差別的本源一直分化下來的 ...

日記回應

[所以我認為自然沒有任何限制 會有限制都是因為有定位] 我認為: 自然是有限制,陰之為陰,陽之為陽,本身就是一種限制,而這種限制就是道。相對的觀念亦在道之中,如大小,高低。人為的只是給予道之下事物的好壞等的價值觀念。 [0可以為無限 或是黑可以是白的可能性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把它們分開的正是道。苦是說它們的價值相等亦為不通,因為價值本就是由人所給予,而人給予的價值就有高低之別。 [世間本無對錯]但人會給予事物對錯的觀念,這就是人的限制。

kph | 2009-11-02 00:53:59

回覆

我文中所謂的[定位]正是你所謂的[限制] 但是陰陽之類事物的[定位]就如同我們人類的[立場]一般 是可以互相變換 轉移的. 所以在[道]或是[自然]來看陰陽 也正是立場及定位不同的兩種同位素而已 只是有著不同標籤形式的相同材質本質而已. 所以[0可以為無限 或是黑可以是白的可能性]是本來就存在的 只要你齊物的話. 理解這概念最重要的是太極圖 在太極圖當中 一切都是圓滑並可以變換的 陰跟陽的定位跟表現也都是可以互換轉移的. 把太極圖當作是轉盤 你就會看到像魚一樣優游著的陰陽可以互相顛倒 而把太極圖當作可以內外互相擴張收縮的話 同樣可以看到陰陽互相代換的情況 所以自然本來就沒有什麼限制 受到限制的是我們人類自身.

謎之按摩術師... | 2010-01-06 10:31:07

http://library.hwai.edu.tw/Science/content/1970/00010001/images/025d.jpg 穴窩對流是由表面張力差形成的。 你仔細看看這兩圖片中穴窩對流的箭頭 無論它們的關係是內外或鄰接-都是處於互相反向的狀態 而這不就像個微型的[陰陽互換]及[陰陽顛倒]的微型版嗎? 只要我們變換一下實驗條件 就可以讓穴窩對流的箭頭方向逆轉 這不就是表示陰陽本身也可以如同液體一樣 能夠靈活地互換轉移並顛倒代換的不是嗎? 資料來源: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http://library.hwai.edu.tw/Science/content/1970/00010001/0007.htm 穴窩對流 (1970年1月 第1期 穴窩對流-林鴻基) 好了 那你覺得我的話是很有道理呢?還是胡扯?(望向 氣壓計的故事 )

謎之按摩術師... | 2010-01-07 12:20:25

以下是2016/8/8 10:56AM所補充的內容-

由於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天人合一,以及王陽明的心學概念,乃至於佛家的藏識與亞伯拉罕一神教體系的三位一體、赫密斯的翠玉錄、黃金黎明的卡巴拉、薩滿與德魯伊的儀式,還有當代的新紀元運動、賽斯書、Robert Anton Wilson的Prometheus Rising等等,總歸是哲學,甚至是玄學概念,是屬於較為主觀認定的心靈實相層次,而且盛極而衰、否極泰來也是世界的常理與規律,因此在做完以上科學性的論述之後,我要回到靈性的層次來論述我這個「自然是沒有限制的!」的概念:

在印度教的吠陀當中有著「因陀羅之網」的記載,而Prometheus Rising當中也引用了這個概念,來解釋人類心靈的運作,而我則是要利用這個概念來闡釋我的無差別體系-

因陀羅之網,是說我們每一個個體就像是一個晶瑩透亮的寶石,因此有無數的寶石存在於一個存放我們這種形式的實相之相位空間當中,而身為我們個體實相存在的這個寶石表面,會映照著這個相位空間當中所有的其他寶石;因此,這個比喻就是在說明:「我們自己就是他人,甚至世界整體的縮影」-也就是鋼之鍊金術師的「一即全,全即一」,以及其根源翠玉錄的「下者如上,上者亦如下」。

在我的無差別體系中,「因陀羅之網」的提出,就代表著我體系當中的另一個概念-「與道直連!」。

既然「一即全,全即一」、「我即逝世界,世界即是我」,而且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都是在「因陀羅之網」的架構下互相輝映、互連結著的話,那麼身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與自然整體,理應也是跟整體當中的我們互相輝映、互連結著的,而這就是無差別體系當中另一個概念:「無限可能性」的來源。

因為既然道與自然整體跟我們連結著,並且其他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都是在「因陀羅之網」的架構下互相輝映、互連結著的話,那只要是我們這個個體所期望的,而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也包容與支持的話,那麼我們的期望就會發生,世界就會改變-因為當一百隻猴子開始洗地瓜之後,全世界的猴子都開始在洗地瓜了-「百猴效應」。

而且即使各個個體的期望雖然都不一定相同,但是因為道與自然整體是跟我們互相連結著的,所以在「無限可能性」的作用下,任何的期望,包括世界毀滅*,也都是能夠被實現的,而這就是無差別體系當中「對等、共價」的概念-道與世界會「對等、共價」地對待我們,與我們的期望,並且「對等、共價」地對待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

那麼統括了我們自己與其他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的道跟自然整體,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實就是我們自己與其他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所產生的。

理由?

乃是根基於我的直覺:

根據賽斯書說:「混沌當中產生了意識單位CUs,意識單位CUs認知到自己『存在』便開始創造」,而這意識單位CUs就是「太一」,或是「以太」,然後這個意識單位CUs的創造過程就接到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我的宇宙論所說的:「宇宙是由未分化成陰陽之氣、未加上個別宇宙辨識碼,稱為「炁」的氣,依照各種不同初始條件而形成的;萬物則是氣化成陰陽兩極之後,以此為質料,依照因果律及各次元之標準、限制所演化成的」,但是意識單位CUs在混沌中意識到自己的時候,並不知道混沌的整體意義,要直到它完成了萬物的創造,而萬物又創造了各具特色與差別性的事物與概念之後,混沌整體才對意識單位CUs有意義-因為:

「道就是涵括了萬物、一、二、三,並使其共通共構的共同體,萬物、一、二、三皆從道出,又回歸於道;其形式表現為至大又至小,崇高卻又卑微-無法被輕易定義,所有萬物、一、二、三可以解釋或不可以解釋現象的根源. 在道的框架下,無論是巴門尼德"一切即一",或赫拉克利特"一切即變"的主張,都能包容並融會貫通之。 以「資料宇宙論」來說,道就是使資料得以存在的硬碟,甚至是電腦自身.」

而在無差別的架構下之〈無中生有的確定與熵的動態平衡〉一文中所述:

『在原始道家最重要典籍《道德經》(或稱《老子上下兩篇》)的觀點中:「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而這其中的無,其實是一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一種活潑狀態,而我們可以易其名為混沌,那這混沌的活潑狀態,是不是感覺有點眼熟呢?沒錯-這跟還存在有虛粒子、零點能量、超對稱性、測不準定理的量子力學或量子動力學的真空概念,是一回事! 由此,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等式:「混沌=無=真空」』

再加上無差別體系架構的思路:『既然「混沌=無=真空」,而且根據道德經道紀章第十四的記載-「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那為什麼道、自然整體、一切萬有不能混而為一呢?

故而,既然道、自然整體、一切萬有因為是同樣不可致詰又復歸於無物的事物,故也混而為一。』

而就在「夷、希、微」跟「混沌、無、真空」與「道、自然整體、一切萬有」都是在混而為一的狀態底下,因此這九種殊途同歸、異床同夢、同質異名的事物,便也可以混而為一,然後,成為生養、涵容意識單位CUs-「一」的所在,也是意識單位CUs有自覺之後所感知的混沌。

並因為它所不能理解的複雜性與矛盾或其他的各種特質,而創造出它認為有美感的相對性、對稱性具有之對立對等又共構的雙元架構-「二」。

以及與因果律及各次元之標準、限制的表徵,是「二」能化成萬物所參照的藍本的規律-「三」。

而萬物即是「存在」,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是由二參照三所演化的產物,其質料表現為-可被操弄、歧異度大、可還原為意識單位CUs、「氣」與「炁」與「道」。

而以上這些也就是在我們自己與其他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創造後所產生的混沌,並且先於意識單位CUs存在,但同時也是後於意識單位CUs創造「二」、「三」、我們自己與其他所有個體,乃至於任何事物以及一切萬有之後方才會存在。

*世界毀滅-實際上,在多重宇宙的架構中,有許多不符合永續發展的宇宙,或是一開始就不存在的宇宙,比起我們這種存在生命體的宇宙,是像真空與物質存在其所占空間的比例一樣:「虛無遠遠大於存有」的。

以下內容補充於2016/8/8 11:30AM-

那麼,一切萬有之外是什麼呢?

就是被包容在混沌與希裡面的「否定性」與「孤立性」。

理由?

因為根據賽斯書跟提出此一概念之人的敘述,一切萬有的共通性是愛、包容、聚合力。

那麼外於這些的,自然便是「否定性」與「孤立性」。

但即使如此,仍然是在希與混沌的涵容中-因為它存在。

可是希、混沌、一切萬有不應該混而為一,而沒有差別嗎?現在有沒有涵容「否定性」與「孤立性」不就成為差別了嗎?不就是矛盾嗎?

並沒有矛盾跟差別,至少一切萬有與希跟混沌原初的樣態就是無差別-是人們(賽斯、珍、讀者)闡述的時候,才開始產生了差別。

因此,即使有差別,那也是人自身所引導出來的,而不是長門有希所具備的。(笑)

以下內容補充於2022/2/27(日)PM3:20-

「南怀瑾师: 佛教的本体论是“无主宰非自然”!」

非自然-佛教、佛學提到「自然」這詞的時候,通常會牽涉、指涉、引證到「無因」。 無因,沒有因緣合和,是由否定「因緣合和」而來,而每當佛教、佛學談論到「因緣合和」的時候,又會牽涉、指涉、引證到「因果」,至於所謂的「因果」即是規律,一種人事物發展朝大概率發生方向行徑的路線;就像是蘋果從樹上的蒂頭脫離時,而旁邊沒有其他人員、設施、裝備,並且地點是在台北市的帝寶內所發生的話-我們可以很明確地預期這顆蘋果它是會從樹上掉下來的。(至少我們很難預期鷹眼會在遠處的空中翻轉身體,對準這顆蘋果,然後將它射回到枝頭上) 然後,佛教、佛學在多數場合提到「自然」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否定這個他們所提到的「自然」,亦即本文所要探討的「非自然」,而當自然是經由無因的層層遞嬗而連結到「因果」與規律的時候,佛教、佛學的作法是:否定它;就像佛教、佛學所常做的(比如說金剛經的三句式)一樣-它先提出一樣具有普遍性概念的東西,然後再說:「我不是要說這東西,我是要說我的東西。」 因此,它率先提出了「因果」與規律的概念,然後再否定掉了「因果」與規律的說法,最後就再說:「請將焦點放在你自身身上」。 但是,佛教、佛學千惹萬惹,不該惹到我們道家、道教的頭上,你說:「佛說因果,即非因果,是名因果」就好了;結果,你來到中國,碰到很厲害的「自然」,就來勁了,說:「佛說自然,即非自然,是名自然」;哇肏!真它媽屌操作、神操作啊!!

那我現在焦點放在我身上對於你們佛教、佛學亂否定「自然」身上了,也請你們的祖師爺悉達多、釋迦牟尼看開點-老子要放無雙了! 自然,在中華漢語文明文化體系當中,本自存在的一個高能觀念是: 「天人合一」 亦即所謂的「因果」與規律,甚至你們用無因所提的「沒有起源、規律」,這些本是一體的我們自身,並非外於我們的存在(如同婆羅門教、亞伯拉罕一神教體系所提之「主宰」),而是與我們同在的!

而這,在你們的最奧義中,其實也有提到- 《宗鏡錄》卷3:「既非因緣自他和合而有。又非自然無因而生。悉是意言識想分別。因茲豁悟妙明真心。廣大含容遍一切處。即與大眾俱達此心。同聲讚佛。故經云。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CBETA 2021.Q4, T48, no. 2016, p. 431c2-9)

而且,即便是西方甚或亞伯拉罕一神教體系中也有提到: This type of "Western progressivism" (or Utopianism) came out of the mid-East and is the distinct contribution of the Jews, which is why all reactionaries are intuitively anti-Semitic. As William Blake wrote of this tradition: The Prophets Isaiah and Ezekiel dined with me, and I asked them how they dared so roundly to assert that God spoke to them; and whether they did not think at the time that they would be misunderstood & so be the cause of imposition. Isaiah answer'd: 'I saw no God, nor heard any, in a finite organical perception; but my senses discover'd the infinite in everything, and as I was then persuaded & remain confirmed that the voice of honest indignation is the voice of God, I cared not for consequences, but wrote.' This vision of the infinite in everything is common to East and West; what is distinctly Western, out of the Jews, is the voice of honest indignation against every institution which would deny or demean the infinity within each human soul. The release of our full human potential—to let the light of Prometheus shine everywhere—is the distinctly Western mystic tradi-tion and does not appear in Hinduism, Buddhism, Taoism or any Eastern religion. Thomas Jefferson -摘錄自《PROMETHEUS RISING》P.117~118

所以,你們這些天殺的佛子佛孫,不要再割裂這種世界-無限性與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同在性了! 否則,老子就算化作第六天魔王、魔王波旬也都要Hunt you down to the last one! 記住我的話:「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I'll be back.」

限縮在因緣、規律、秩序中,就不再是無限了。

以下內容補充於2022/2/27(日)PM5:20-

另外針對kphさん於2009-11-02 00:53:59時所提出來的回應- 「[所以我認為自然沒有任何限制 會有限制都是因為有定位] 我認為: 自然是有限制,陰之為陰,陽之為陽,本身就是一種限制,而這種限制就是道。相對的觀念亦在道之中,如大小,高低。人為的只是給予道之下事物的好壞等的價值觀念。 [0可以為無限 或是黑可以是白的可能性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把它們分開的正是道。苦是說它們的價值相等亦為不通,因為價值本就是由人所給予,而人給予的價值就有高低之別。 [世間本無對錯]但人會給予事物對錯的觀念,這就是人的限制。」

我於超過十年後的現在,再給出一點回應- 確實,自然在其限制面,很自然地是有限制的,比如說你所說的:「陰之為陰,陽之為陽,大小,高低」;小的池塘,就是容不了大的水庫(正如我最初文中所說的),遠的台北,就是比不了近的屏東(正如我最初文中拿來當例子的「與高雄的相對位置」)。 只是,自然在其非限制面,也很自然地-是沒有限制的(正如我所有文中所提出的那樣)。 因此,觀點的採用,主要就取決於閣下,或是正在看文的讀者們- 究竟是要採用「人會給予事物對錯的觀念,這就是人的限制」的觀點呢? 還是要採用「0可以為無限 或是黑可以是白的可能性」的觀點?

當然,我個人肯定是脫離限制的觀點,要多於限制性的信念了(笑)

以下內容補充於2022/2/27(日)PM5:34-

而如果有後世的人說:「按摩人所發表的『無限制』言論,乃是在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過度渲染之後,由金錢掛帥與物質崇拜的壓力而產生人性過度壓抑所爆發的反響-並不能適用於我們現在OOXX的時代」

那我就要反唇相譏了:「我們現在這個冒現時代也是很自由的,並不完全就因為機器化至上主義,而犧牲掉了德雷莎修女與瑪拉拉般的反擊,而在一個自由主義瀰漫的環境當中謳歌自由,除了開明的時代性的渲染以外-就是我真的就是那種『不自由,毋寧死』的傢伙,我愛自由是我的生命本質,跟之前的時代無關。因此,也請準備好-你們那個看似十分完善的時代,仍然會出現我這種搗亂分子、學界毒瘤(《21世紀的21堂課》的作者哈拉瑞就被人在Komica學術板上這麼批評過)的情況罷!」

感謝2016/8/4在北投丹鳳公園與林秉淳的討論,引出了今日更新的內容^^

感謝2021/12/4在「OU空間」與楊銘塗教授的討論,引出了今天更新的標題(原標題:自然是沒有限制的!)

感謝2022/2/27在中和地區被我騷擾破壞的各種人事物,引出了今天更新的內容與標題❤️(原標題:自然是既有限制又沒有限制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