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海角七號”,不知怎的,情緒突然有點複雜,我樂見能有一部如此賣座的國片,讓沉寂多年的台灣電影能有一點生機,但也因為可能大家太久沒看國片了,加上網路的宣傳,一股台灣特有的淺碟型蛋塔文化似乎又逐漸形成,我倒寧願以純粹看電影的心情來看電影,而不是刻意的想在電影中找尋有沒有蓄意隱含什麼特別的訴求。
以返鄉日本人的情書來貫穿整個電影故事,雖然情書與電影故事搭不上調,不過也是一種電影手法,而以這種戰後台灣人與日本人的藕斷絲連,必然會在台灣人的不同族群中形成不同的迴響,外省人會批判台灣人對日本人的緬懷,隱喻著國民黨逃到台灣的負面印象形成一種對比,加上刻意安排一口日式國語日本女主角,還有日語流利的茂伯與旅店女服務生與女主角的互動,這是我在全片中感覺出在情節上對日本的一種莫名的親近,自然這種情結不會被外省族群所接受,因而他們認為這不是屬於他們的電影。
男主角阿嘉其實不是整個電影的靈魂,他的特質太平常,十多年來台灣的偶像劇,男主角就是一付這種冷酷叛逆的死樣子,失意的留下一句“操你媽的台北”後返鄉生活,因此沒什麼特別新意,倒是阿嘉的繼父,馬如龍演的角頭鎮代,也許才是全片的靈魂,影片最想表達的精神,可能只有在他身上看得出來,跋扈又喜歡操弄特權,但卻又愛鄉愛土,幾乎就是台灣現在地方民代的縮影,愛鄉愛土是目的還是過程,就隨人解讀了,旅店經理張魁似乎是全片唯一的外省族群,雖然台語流利,但身上充滿台北的商業氣息,鄙視地方鄉土,最後還是屈服在角頭鎮代的壓力,他在片中的地位刻意的被貶抑,恐怕也是被曲解為電影帶有政治意識的誤解吧! 女主角友子的搏命放手演出,是全片節奏暢快的動力,日本老師娓娓唸出情書的對白讓影片靜如流水,友子性急的心直口快又讓影片不斷的跳動,兩個畫面形成動靜之間的對比,男主角阿嘉台北失意回到家鄉,友子正離鄉在台灣失意進行中,共同的命運坎坷是兩人唯一的交集,也才會在友子一次酒後迷糊中獻出自己的一夜情,床戲的發生有點老套牽強,顯然只是謹守情愛戲一定要出現床戲的原則,情書與電影故事的融合導因於友子看了郵差阿嘉沒有送出的包裹,知道這是一段60年前的淒美記憶,而為了交代情書最後圓滿的回到60年前的少女友子手上,在一次友子與旅店女服務生明珠的對手戲中,明珠“突然”碰巧就是友子阿嬤的孫女,終於解開了“海角七番地”的迷霧,雖然情節轉的有點鬆散,但也刻意讓這場電影沒有抱憾收場。
有人說這是表現族群融合的電影,我卻不這麼看,台灣本來就是民族的熔爐,在生活中本來就會碰到不同的族群,電影只是刻意讓這些族群同時放在一個舞台上而已,顯現的只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對於各族群的特質表達的是主觀的印象,原住民的憨實衝動落寞,客家人的苦幹拼命,台灣本土的角頭鎮代、機車店黑手、教會司琴小女生大大、還有國寶級的月琴茂伯,這些甘草人物的穿插,應該不是刻意在強調什麼族群融合,只是用不同的族群表達一個台灣人熟悉的地方小社會,然後不同的人看了電影都能夠會心一笑,是一種電影的商業手法考量。
小地方小人物組成的跛腳樂團是整個電影的主軸,團員從十多歲到80歲,日本戰後情書的背景故事,不同的族群,加上老中青幼不同的世代,同時搬到一個舞台之上,其實我相信導演原本就沒有要傳遞透露什麼,但整個故事就會讓太多人賦予各自不同的訊息,然後激起大家各說各話的討論的空間,也許就是如此而已,這部電影如果要找比較缺憾的就是結局實在不太有力,最後的音樂會應該是全片的最高潮,但只出現一個中孝介的小樂團,在一個海邊搭的小舞台,互動的觀眾不過百多人,催生音樂會的主要人物旅店經理與角頭鎮代似乎也沒有在現場被鏡頭特別交代,墾丁音樂季萬頭鑽動的場面已經深植印象,最後的音樂會場面實在太小兒科,實在不夠震撼,加上阿嘉友子相擁的畫面又太俗套,這樣的結尾令人比較失望。 國片已經沉寂好幾年,而突然出現一部賣座的電影,讓原本已經一灘死水的國片激起了大漣漪,就商業電影來說這是成功的,至少比奧斯卡大導演李安的色戒好多了,色戒除去引起話題的床戲外,只是一群笨大學生在搞諜報,八股情節沒什麼看頭,“海角七號”清晰暢快多了。
劇中關於情書內容部份勾勒出些許的討論話題「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我會假裝你忘了我。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我會假裝 … 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然後 … 祝你一生永遠幸福!」很無奈的美,基於情愫下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複雜的思緒。這正說明了美的回憶及事物往往不是佔有,而是短暫的相聚,迫於環境因素而分離。
由於故事的源頭已經定義了寫這些情書的背景是個"懦弱的男人",所以才會演變成寄不出去的情書。或許有些人會定義由於日本的優越感或自卑感,所以才會創造出這樣淒美的故事。
這故事的背景完全溶入日本人的文化思維,及台灣人的活力,他完全體現出這兩種文化的差異,完全體現出台灣當代人追求愛的勇氣及日本人儒學教育下的內斂。
以下為七封情書的內容:
ㄧ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陽已經完全沒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經完全看不見台灣島了 你還站在那裡等我嗎? 友子 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 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 我甚至已經忘記 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髮 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執不講理、愛玩愛流行 我卻如此受不住的迷戀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畢業了 我們卻戰敗了 我是戰敗國的子民 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 我只是個窮教師 為何要揹負一個民族的罪 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我只是個窮教師 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 第三天 該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 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 我們是這麼的不同 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 我懷念艷陽 … 我懷念熱風 … 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 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 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 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 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 … 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 多希望這時有暴風 把我淹沒在這台灣與日本間的海域 這樣我就不必為了我的懦弱負責 友子 才幾天的航行 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我不願離開甲板,也不願睡覺 我心裡已經做好盤算 一旦讓我著陸 我將一輩子不願再看見大海 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呢? 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來可能的幸福我總是會哭 只是我的淚水 總是在湧出前就被海風吹乾 湧不出淚水的哭泣,讓我更蒼老了 可惡的風 可惡的月光 可惡的海 十二月的海總是帶著憤怒 我承受著恥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靜地晃盪 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 還是離鄉! 傍晚,已經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 可恨的濃霧 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村傳說 來挑戰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 所發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射出來的光 我們現在才看到 幾億光年的台灣島和日本島 又是什麼樣子呢?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 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裡 我想看一下永恆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嚐一口 你會明白 …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係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 日後的我髮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髮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後一點餘熱完全凋零 友子 … 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海上氣溫 16 度 風速 12 節、水深 97 米 已經看見了幾隻海鳥 預計明天入夜前我們即將登陸 友子 … 我把我在台灣的相簿都留給你 就寄放在你母親那兒 但我偷了其中一張 是你在海邊玩水的那張 照片裡的海沒風也沒雨 照片裡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妳!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妳 友子,我已經平安著陸 七天的航行 我終於踩上我戰後殘破的土地 可是我卻開始思念海洋 這海洋為何總是站在 希望和滅絕的兩個極端 這是我的最後一封信 待會我就會把信寄出去 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 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這樣你才會原諒我一點點 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 一定會浮現 …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單地站著 你戴著那頂 … 存了好久的錢才買來的白色針織帽 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 我看見了 … 我看見了 …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 … 我追他逃 … 一輩子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 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 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 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 我會假裝 … 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 然後 … 祝你一生永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