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人」這詞

  • Share this:

「中國人」這個名詞充滿了民族主義,中國人講民族主義是團結與鞏固政權用的。 中國歷史太悠久,人口多也多數文盲,是人民在製造歷史,而非讀書人在創造歷史,簡單說,中國是努力生存、適應環境的農業社會結構,與印度無異。 中原漢土的漢人不斷與周遭的游牧民族征戰、融合,如:蒙古、匈奴、羌、突厥、鮮卑、女真、吐蕃、土谷渾、遼、 ... ,沒有滿族拿下中原,現在的中國是沒有包括西藏、新疆、東北、內蒙古的。 歷史是一個偶然,強調民族主義是與祖先大相逕庭的,中國也走不出悲情。

「中國人」這個名詞也很弔詭,應該好好研究出處為何?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稱中國人為 CHINA 或類似音,梵文也稱支那,主要是源自「秦」,主要是秦統一諸侯世紀,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 古代的漢人以為自己所居之土是世界的中央,其他是未開發的不毛之地,故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之言,視其他民族為番,說起來是自大且封建的民族。 話雖如此,古代的漢人也少稱自己為中國人,中原、中土、唐、漢還比較常見,國名、國號也未曾出現「中」字,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近百年來的事。

東土 China 人的語言、風俗、生活方式非常多來自中土印度,這一點沒有人否認 舉例: 語言:梁啟超研究印度文化對中國影響: 因為印度文化經典翻譯,中國語彙即增加了三萬五千多個。 生活方式:東土 China 本來連椅子都沒有,居家跟韓國、日本人一樣是「跪著」的。後來才從中土印度學會使用「椅子」這個基本的家具。 風俗:中秋節月兔傳說是東土 China 從中土印度學來的。 China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認為 “ 月亮 ” 一詞在梵語中是有各种說法的。大都包含 sasa (兔子)這一個語素,印度人從 3000 多年前就相信月亮里有兔子。印度的傳世文獻遠早于中國, 因而說中國人是從印度學到的月中有兔的觀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