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等翅目(白蟻)」參考資料 楊若苓老師 提供

  • Share this:

台灣的等翅目 — 白蟻

一、 等翅目的定義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等翅目 (Isoptera) 指的就是白蟻,古名稱作「 螱 」。

大約在三疊紀晚期便出現在地球上,據今約有 2 億 5 千萬年之久。

已知現存種類約 3000 種,化石種約 200 種。

在以形態為基礎的傳統分類學上等翅目是一個獨立的目,共有 7 個科,分別為

澳白蟻科 (Mastotermitidae) 、

原白蟻科 (Termopsidae) 、

草白蟻科 (Hodotermitidae) 、

木白蟻科 (Kalotermitidae) 、

齒白蟻科 (Serritermitidae) 、

鼻白蟻科 (Rhinotermitidae) 和

白蟻科 (Termitidae) ,

越原始的白蟻有著骨化越深且複雜的翅脈。

前面的六個科,一共約 800 種,僅佔 1/4 ,統稱為低等白蟻,白蟻科則被稱為高等白蟻,低等白蟻與高等白蟻用以協助其分解植物纖維素的腸道共生物並不相同。

近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結合形態及分子的資料,白蟻的分類地位再度引起熱烈討論。由於白蟻與 Cryptocercus 一種社會形式的蜚蠊之間姊妹群的關係被確立後,高階分類學者認為白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科,隸屬於蜚蠊目下,而蜚蠊目與螳螂目為姊妹群。目前大多數的白蟻學者都認同這個說法,所以未來等翅目從教科書上除名的可能性很高。

等翅目昆蟲主要具有以下特徵:體型小型或中型,形態有多型性;觸角念珠狀,有性個體具有複眼一對和單眼 2 隻;咀嚼式口器;有性個體具有翅 2 對,前後翅形狀相似,可從基部脫落;跗節 4 或 5 節;屬於真社會性昆蟲 (eusocial insects) 。所謂的真社會性,必須具備世代重疊、階級分工和共同育幼三項特徵。

在白蟻巢中主要可分成 3 個階級:生殖階級,雌雄皆有,顧名思義負責巢中繁殖的功能;

工蟻,也是雌雄皆有,主要負責搜尋食物、飲水及巢中餵食、照顧其他階級的工作;

兵蟻則主要負責巢裡的防禦及擔任搜尋食物的前鋒部隊。以分布來說,緯度越低,白蟻的種類數越多,其中高等白蟻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低等白蟻則在溫帶、熱帶地區皆有分布。

對於白蟻,最常產生的誤會便是將之誤認為是白色的螞蟻,事實上二者完全是不同種類的昆蟲,以下有個對照表格可供比較參考二者之差異:

種類

白蟻

螞蟻

分類地位

等翅目

膜翅目

觸角

念珠狀

膝狀

翅形

前後翅形狀相似

前翅大,後翅小

胸腹連接處

無明顯縊縮

有明顯的縊縮

生活史

不完全變態

完全變態

交配及築巢習性

分飛離巢後,落地交配,由 1 對蟻王及蟻后共同築巢。

空中婚禮, 1 隻蟻后可與多隻雄蟻交配,交配結束僅由蟻后負責建巢。

築巢位置

大致可分為木棲型、地下型及建蟻丘型

地底下、植物空心內部或植株枝椏交叉處

食性

主要以植物纖維素為食,必須仰賴腸道共生物協助分解纖維素。

雜食性

那大水蟻又是什麼呢?事實上大水蟻指的就是白蟻的有翅生殖型個體,由於部分白蟻種類的有翅生殖型會在大雨前後進行分飛,故有大水蟻之名。

二、 台灣的白蟻種類

彙整過往文獻紀錄及全台各地採集結果,目前已知台灣有 4 科 17 種白蟻,其中只有黑翅土白蟻 (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 、台灣家白蟻 ( Coptotermes formosanus ) 、格斯特家白蟻 ( Coptotermes gestroi ) 、黃肢散白蟻 (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 及截頭堆砂白蟻 ( Cryptotermes domesticus ) 被視為害蟲。但若相較於鄰近中國大陸發現的白蟻種類數來說,台灣的白蟻種類數還可能再增加。

究竟白蟻巢長什麼樣子?而一巢會有多少白蟻個體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根據白蟻巢和食物區所在的關聯性區分成:巢食同處型,巢食連結型和巢食分離型三類白蟻。

若屬於巢食同處型白蟻(例如:木白蟻科),顧名思義牠住的地方就是食物所在的地方,通常群體約數千隻,像截頭堆砂白蟻,薩摩樹白蟻,黑樹白蟻,恆春新白蟻都屬於這一型。巢食連結型的白蟻則會在土壤或木材內建築數個巢,群體分散在各處,族群數量可達上百萬隻(例如:鼻白蟻科、白蟻科),如台灣家白蟻,黃肢散白蟻皆屬於這一型。巢食分離型的白蟻則僅有單一主巢,族群中大部分個體都會集中在主巢位置,僅少部分外出覓食,族群數量可達上百萬(例如:白蟻科),如黑翅土白蟻,高砂象白蟻就屬於這一型。

三、 為害情形

根據估計,美國每年因為台灣家白蟻造成的損失高達 10 億美金,在台灣目前每年花費在白蟻防治上的費用至少新台幣 1 億 2 千萬元。由於任何含植物纖維素的東西牠都可以取食,因此舉凡紙張 / 紙板、皮革、羊皮紙、植物性 / 動物性黏著劑、木材、織品、照片、合成材料,甚至象牙、獸骨及角器都有被害記錄,甚至金屬及電纜也都有被白蟻咬穿的報告。

據李( 2011 )的調查指出,在台灣白蟻防治案例中有 76% 都是發生在住家,而在所有防治案例中 88% 是由台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造成的為害, 5% 是截頭堆砂白蟻為害, 6% 是黑翅土白蟻為害, 1% 是黃肢散白蟻為害。

四、 防治現況

若要談白蟻防治,必須先從了解危害之白蟻種類談起,倘若是木棲白蟻為害(例如:截頭堆砂白蟻),其為害特徵是被害木材附近地面會有砂粒狀糞便,在顯微鏡下看糞便呈六角柱狀。由於其成熟族群個體僅數千隻,且所有個體多半在一塊木頭或緊鄰的木材間活動,所以可以用殺蟲劑做局部注射處理或採燻蒸方式來除蟲。倘若是地下白蟻為害,其鑑定特徵則為牠們多半只取食春材的部分,留下較堅硬的夏材,被害物表面往往建有泥道或泥板狀物質。由於其生存必須依賴穩定的水源以維持其高濕度的生活環境,且巢位隱蔽,多半位於地下數十公分到數公尺深度,族群數量可達數百萬,所以局部藥劑灌注往往治標不治本,只可能防堵局部區域或僅殺死部分個體。整體來說為防範地下白蟻入侵,最好從整體環境的管理來著手,要注意建築物內是否有漏水或積水的區域,應盡速排除狀況,以免誘引白蟻前來;收納櫃體或容器盡量以金屬製為佳,陳設櫃體時最好與壁面保持 5 公分以上的距離,以利通風及檢視;建築物四周環境應避免堆放不必要之木料;定期檢視建築物內部及周邊有無可疑的粉屑或泥道。在預防性處理部分,還可以使用化學藥劑作土壤處理形成阻隔帶,但此舉會有汙染環境、地下水的疑慮;木材部分則可以使用浸泡或加壓滲透化學藥劑的方式來增強其防蟲防腐的功能。如果不幸真的發生地下白蟻為害,一個選擇是使用化學藥劑噴灑或做局部鑽孔灌藥處理,據調查台灣目前白蟻防治上使用最多的液狀殺蟲劑是芬普尼(商品名:特滅多),約占 76% 。

另一個選擇則是採取誘殺處理法,它是以設置餌站的方式,在發現蟻道的地方擺放餌站,或者在欲保護的建築物周邊間隔一定距離( 3~6 公尺)埋設餌站,初期先以餌木或紙捲做偵測,若真有白蟻進入餌站系統內,再更換成藥劑進行防治處理。餌劑的主要成分是六伏隆(商品名:蟻巢滅系統),市面上目前使用率約占 20% ,由於費用較高,所以較常見於古蹟建築的白蟻防治。不同於傳統化學藥劑,六伏隆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具專一性、緩效性,主要利用白蟻之間的交哺行為使藥劑擴散至全巢,而達到滅巢的目的。相較於傳統化學藥劑灌注法,平均每公頃施藥量約三十九公斤,使用餌站系統可以大幅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施用量約每公頃 65 公克而已,對環境傷害較低;且在滅巢之後還能再利用餌木持續監測,以達到預防性保護的功能。唯其缺點是費用較高,主要是定期檢查的人事費用花費,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