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 2002.9.12 游紘一編撰
【科名】樟科 [Lauraceae] , 樟屬 【學名】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別名】中文 別名:木樟.香樟.鳥樟.豫章.栳樟.香蕊.樟仔,樟材.紅樟.油樟.樟公.樟腦樹. 樟樹 . 本樟 . 烏樟 . 芳樟 . 番樟 . 樟木子。英文名稱 :Camphor tree
【典故】樟樹之所以叫做樟,依[本草綱目]所載[李時珍]的解釋,是由於[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事實上,樟樹樹瘤之木材紋理花樣最多,稱之為花樟。在歷代之書籍裡,多可見到國人對樟樹之珍視與偏愛,如[大廈資多士,掄材得豫樟](僧皎然句)[取衡山之孤桐,南嶽之豫樟,結靈根於盤石,託九層於巘旁]比喻樟如賢士之挺秀和沈著。在東方朔[神異經]載:[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尺,圍百尺,本上三百丈,枝條敷張如蓋,上有元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兇,斫之復生,其州有福,創者州伯有病,積歲不復者,其州滅亡]。依此一神話,樟似可預測天下之太平和九州之禍福。[本草綱目]云[以樟木切片,井水煎成樟腦,辛熱香竄,能於水中發火,通關利滯,除溫殺蟲,置鞋中去腳氣,薰衣篋辟蛀蟲]。
【生育環境】原產地:中國 大陸 長江以南各省 及日本、琉球、馬來西亞、 越南、 印度 等地 均有分佈。 台灣為原產樹種,甚為普遍,生長於北部及中部平地,至海拔 1800M 的山地 都可見其芳蹤。
【 樟腦王國 】 台灣以前曾有「樟腦王國」之稱,樟腦曾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 1-2百年前,全世界樟腦丸或油80%為台灣出產。為提煉樟腦,日據時代台灣曾廣植樟樹,蓄積量有900萬立方公尺,現在仍有200萬立方公尺,實為全世界之冠。 然而,若非經過大量砍伐,今天在野外,我們恐該還可看到許多的大樟樹呢!南投的集集綠色隧道就是一個欣賞樟樹不錯的地方。 在台灣很多以它為名,例如樟山寺.樟腦寮等。南投信義鄉神木村,樟樹已有二千多年,因有它在故名神木村。
【莖幹】樟樹是 常綠大喬木可高達25 -40公尺 , 灰褐色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 , 全株均具有辛香的樟腦氣味。
【葉】 葉互生, 紙質或薄紙質 ,全緣,有長柄,卵狀橢圓形, 先端尖銳有微凸 , 表面平滑光亮 , 背面帶白色, 葉緣略作波狀 , 長6 -12公分 ,寬3 -6公分 ,有離基三出脈, 主脈腋下具有腺點 。 枝葉均有樟腦氣味,將葉揉之有香氣溢出(有蠶豆症者不能聞)。
【花】 春季開花,花期4-6月, 圓錐形 總狀花序,較葉短,成簇生於葉腋,花小, 花數眾多 ,黃綠色,花被片6枚, 雄蕊 12 枚 , 排成四輪 , 最內側三枚為不孕性 , 花藥瓣裂狀 , 花葯4室,第三輪雄蕊花葯外向瓣裂。
【 果 】 漿果球形,果托杯狀,9-10月成熟,紫黑色。果實可取蠟。
【 栽培】樟樹生性強健,對空氣污染抵抗力強,很適合都市庭園中生長。喜砂質壤土,排水日照需良好,潮濕地或黏土生育不良。幼時偏陰性,好生於他樹庇蔭下,長至2 -3公尺 以上則好陽光,生長慢,宜肥土。
【繁殖】可用播種法,春季為播種適期,成熟種子秋冬採收,先浸水除去果皮果肉再陰乾,播種前先浸水24小時軟化種皮,可提高發芽率,如大量經濟栽培時,種子採收後應立即播種,冬天休眠後,會使發芽速度減慢,時間不一致,管理不便。據簡慶德先生研究,先用15%雙氧水(H2O2),浸泡25分鐘,可提高發芽率至70%。
【 用途 】樟樹 性耐旱,對空氣污染抵抗力強,病蟲害少,樹姿蒼翠,很適合風景樹,都市行道樹,及庭園綠蔭樹,目前是本省最主要之造林及景觀綠化樹種。木材細密灰白,老幹堅硬帶褐色,有香氣,供建築彫刻.製書箱.衣 櫃 .文房用具等。整株植物體中,皆含有樟腦成分俱有芳香,對病蟲害有天然的免疫力 。 又可採製精油製樟腦。從樟樹中提煉之樟腦,在日據時代和光復初期為一個重要的林業產物,製樟腦工廠遍佈全台灣。樟樹富含桉葉醇(Cineol),黃樟腦(Safrol)和伽羅木醇(Linalool),普遍用於醫學.光學.防蟲防臭和薰香等,在當時可謂世界之寶藏,尤其左旋性的伽羅木醇到現在還是人工樟腦無法取代的。樟腦油可 供作藥用及殺蟲 . 除蟲等。 精油主成份為樟腦C10H16O主治惡氣中毒.心腹痛.腹脹宿食不消,又是中樞興奮劑,有強心.鎮痛.袪痰及防蟲之效。可提煉賽路露,是照相底片.乒乓球等之原料,也是無煙火藥成份之一,是重要國防物資。
【藥用】全株均可入藥,味辛,性溫,有小毒,袪風行血氣,利關節,入心脾肺三經。
【採集加工】根.木材及樹皮全年可採,洗淨陰乾密封備用;枝葉隨時可採;果實秋季採集,曬乾備用。
【效用】可袪風散寒,行血氣,溫中健胃,利關節,止癢止痛,疥癬,跌打損傷。
【主治】根.木材:1.風寒.感冒.頭痛;2.胃寒漲痛;3.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果實:治胃腹冷痛,食滯,腹漲,胃腸炎。
樹皮.枝葉:外用治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搔癢.蜈蚣咬傷;
葉與穀殼薰可驅蚊。
【用法】每用根.木材5錢至 1兩 ,果3-5錢,水煎服。皮枝葉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有蠶豆症者不能聞。
【方例】(1)風濕關節痛:樟樹二層皮 1兩 ,地膽草根 1兩 ,兩種都是鮮品,水煎服。
(2)胃痛:樟材5錢,水煎服。
(3)燙傷起泡:樟葉曬乾研末,調蛋清外敷。
(4)蜈蚣咬傷:鮮樟樹枝適量,煎水兩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