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011 國慶連續假日之出國旅遊篇
下週四五是兒子、女兒學校第一次段考,這是他倆升上國中、高中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試,所以這個段考前的國慶連續假日是沒辦法放輕鬆的休息,連帶著我這個老媽子也只好在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伺候公子小姐讀書。
趁這個機會,我又把手邊「交換日記」第二、三、四集重看了一次,在交換日記的第三集,妙(張妙如)與玫怡(徐玫怡)在出版社的安排下到法國去體驗了東西文化的差異,用一種「在地生活」的方式的提供不一樣的國外旅遊經驗。
看著妙與玫怡兩人紀錄在法國生活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旅遊的意義同時是向外視野經驗的延伸,也是向內自我心靈的探索。因為旅遊可以擴展視野,增加知識,探索世界,豐富人生;它更棒的地方就是透過對外的追求,都可以變成「深沉的自我探索與追尋」;如果沒有外在人事物的相對應,又怎能反映出自己的有與無?沒有經歷困難的磨練,又怎能體會到自己的脆弱與成長?
看著玫怡用破破的法語與英語不斷努力的跟每個人溝通,慢慢的好像大家也可以懂了;原來不熟悉的環境,在迷路多次後,也漸漸可以找到路了;而妙拘謹的個性,不善對外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在歐洲人一次又一次的真誠熱情相對後,也願意突破自己,開始用真心去擁抱別人 …. 這一切不也是「心領域」的探索與突破嗎?
另外,歐洲的很多國家因為社會福利制度已經相當健全了,所以人們的生活相當的悠閒自得,似乎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對未來的憂慮。他們不見得生活很優渥,但卻可以盡情的享受人生,一天中有很多時間是花在與家人、朋友相聚上。每天下午的「點心時間」就可以花 2-4 個小時,接著再吃晚餐;朋友相聚,即使天天見面也可以聊個不停;週末晚上還會參加 Party ,也不忘到 Pub 喝喝小酒 …. 這些生活看起來是那麼的頹廢、浪費時間、沒有意義 ….. 但是卻又是那麼的隨性隨意、輕鬆自在、無憂無慮 …… 還令人羨慕!這是和我的生活價值觀多麼的衝突啊!我好像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很「憂慮未來」,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我一直不曾好好「享受現在」。而且我一直覺得人生是要追求一種「意義」,儘管目標崇高,其實也墮入了某種「汲汲營營」的追求中,無法真正的放鬆自己。透過書本,看到這樣不同於我的生活與價值觀,也提供了很好的「反觀自照」的機會,讓我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方式,彷彿我也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出國的的經驗。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結束的時候,作者從一開始不適應無聊沉悶的法國南部生活,(這一定是所有台灣人的通病,因為我們在台灣日子是過得如何忙碌 -- 【混亂】!)到後來漸入佳境,甚至依依不捨 …. 但是也要學著「跟美好的事物說再見」!所以要用心的生活在每個當下,那才是對那些要離去的美好人事物最好的保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