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216 「一念間」心得之大愛媽媽篇
寒假期間因為天氣太冷,所以縮在家裡看書看何日生師兄寫的「一念間」這本書。這本書內我很喜歡「擴大善,惡會逐漸消弭」的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讓我在承擔大愛媽媽的責任時,有更深一層的體悟,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該怎麼做!而學會「轉念」則可以幫助自己面對不幸時,重新找到新生的力量。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此推薦給大家。
以下的內容則是這本書給我做大愛媽媽的啟發,及新學期想努力的方向,與大家一起共勉:
1. 大愛媽媽要肯定自己的影響力
大愛媽媽們大都是家庭主婦,表現的都很謙虛,總認為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也認為自己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影響不大。所以進校園說故事時,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心態:有沒有「我」進校園,對孩子的影響不大。但是很多的「小善」集合在一起可以成就一個「大善」,所以我們的力量雖然微薄,但卻是這個大善支撐的力量,缺了任何一個都是不行的。如果多了一個人可以進校園,那代表多一班的孩子可以受到靜思語教學的滋潤,也代表可以多啟發35 個孩子的善心。這樣的影響不夠大嗎?所以能進校園關懷孩子是多多益善的,請不要輕忽自己的影響力。
2. 大愛媽媽要勇於分享。
常聽師姊說:分享也是一種功德。的確是的,分享就是「說你所做,做你所說」。所以媽媽們不用怕不知道該跟別人分享什麼,只要把自己參加大愛媽媽的成長、改變,把上課時聽到故事的感動、省思,以及自己進校園的喜悅多多跟別人分享。對內多分享,可以堅定自己的道心,也可以增加團體內媽媽們的信心。
記得有一次,我在北區種子媽媽聽到一位大愛媽媽分享她進校園,關懷一位缺少母愛的孩子的故事。當時我只是很感動她除了說故事外,還身體力行去關懷這位單親的孩子,而且也讓這位孩子的調皮搗蛋的行為日漸修正。這個故事我在大愛媽媽的課程再一次分享時,突然讓我有一個不同的心得。因為我在進校園時,每次遇到搗蛋的學生,雖然臉上還是和顏悅色,其實是心裡很不高興的,甚至不喜歡這樣的學生。這次分享卻讓我反省到,在校園內,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就是這些孩子啊!也許在他們調皮搗蛋的背影身後,藏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而我往往只是看到表面的行為。 在這次分享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看人的方式,將會更深入的去了解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將會更善解、包容別人的言語、行為。
而對外多分享,則可以廣邀更多的人投入志工的行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起來行善,那麼善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成就的善行也會更多。有一句靜思語我很喜歡,就是:世界上多一個好人,就多了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如果我們的分享可以啟發別人的善心,再用行動來帶動善行,那麼分享帶來的功德就真的很大了。
3. 大愛媽媽要發好願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在新年的開始,要孩子訂下目標與計畫,希望孩子將想要完成的事列出來,然後按部就班的將它完成。事實上,不應該只有孩子有期望,每個人都會對未來有所期望。所以大愛媽媽們也要為自己訂目標,然後發好願,來把期望的事完成。上人曾經說過:我們要發願,而且要發利益眾生的願。
我們一般人對人生的目標與期盼,大都不脫離:財富、健康、平安、幸福 … 。這好像跟做大愛媽媽進校園沒有關係,可是很奇怪,很多大愛媽媽們在心得分享時都會提到:因為進入校園說故事,這些故事也改變了自己,連帶的家庭中與另一半的相處也改變了,親子的關係也變的更融洽了,這不就是「平安與幸福」嗎?大愛媽媽更懂得善盡自己的責任,好好照顧家庭,不就把家人的健康照顧的更好了!一家人和和氣氣、快快樂樂,不就能「和氣生財」嗎?看似無關的事,其實大有關聯。難怪當我們發願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時,我們心中的小願也跟著一一被實現了,不信試試看喔!所以請大家要發願,發個利益眾生的好願。
4. 大愛媽媽要用於承擔
已經發了願,且希望願能成,那最重要的就是「付諸行動」了。很多媽媽們都很謙虛,怕 自己故事說的不夠好,怕自己能力不足會影響慈濟名聲,所以不敢多承擔。其實,不用擔 心,沒有一個人是一開始就把所有的事都做的很好,總要給自己一些機會來磨練與成長。 只要願意多練習,一定會一次比一次更好。所以,下一次,當任務來時,如果時間上許可 的話,請不要再對自己說「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會」 … 的話,而要說「我試試看」! 相信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
5. 大愛媽媽更要多讀書
身為進校園說靜思語故事的媽媽,我們要讓自己的內涵更豐富,更能啟發孩子的心,除了 本身的生活經歷外,透過讀書可以了解體悟更多的「法」,再透過故事傳遞出去。書軒裡 有很多上人的書及關於佛法的書,對於我們在修行這方面非常有助益。若能常買來看,並 且互相討論,相信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瓶頸、疑惑 ….. 等,都會有幫助的。「開卷有益」, 讀書除了增加智慧外,讀上人的書更能啟發慧命。所以,關掉電視多讀書;減少發呆多讀 書;不說八卦多讀書;日日夜夜多讀書。多做好事,多福氣;多讀好書,長慧命。
最後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 福慧雙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