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與教學:對國文教學的個人淺見七(題解)

  • Share this:

教「題解」真有趣

「題解」並不只是對題目的解釋而已,可惜就我觀察的心得,發現這個部分是長期被「帶過」的。題解可以說是課文的「預備操」,能幫助學生認識文章出處,寫作時間背景,了解課文大意及辨認文體,因此是值得投資時間把它教得「有趣」的。

每當我將課文題目抄寫在黑板之後,我喜歡要求學生先別看課文,說說看題目是什麼意思。如果就文字表面即可辨認文體的,也同時要他們試著講講看,並趁此時順便加強各類文體的基本概念。接著要他們想想如果老師出這樣的作文題目,該如何表達,作文教學應是「隨機」的。以上的過程通常我會用競賽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可用「排」為單位分組或男女對抗,學生一有競爭便比較「熱絡」,腦力激盪的結果會發現學生也是很有創意的,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想法和作者類似的時候,還相當得意呢!

至於寫作的原因背景及課文主旨亦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這就需要老師好好講解一番了,因為這是學生進入課文前必須先具備的概念,尤其是文言文課文對一般學生來說很是困難,如果他們先清楚課文大概在說些什麼,老師解說課文時便容易進入狀況,可說事半而功倍。

而課文寫作特點與成就的部分,課本上的敘述往往十分抽象,像什麼「意暢辭達」、「辭藻瑰麗」、「聲律鏗鏘」、「文筆雄渾」、「古勁簡直」、「宛轉深刻」、「餘韻悠然」之類的,每每讓我費盡三寸不爛之舌企圖使學生領會這些抽象的美感,而學生仍身陷茫茫霧中似懂非懂。這不能怪老師不會表達,因為中國式的批評本就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不過面對自己的良心,還是不敢就此帶過,總得想法子讓他們了解。我的方法常是要學生「風簷展書讀」,而且要大聲地讀,讀完一遍再一遍,想像自己是作者,把感情放進去,之後再問他們朗讀後的感覺,雖然回答的不是很完整明白,但似乎約略能體會箇中奧妙。有時候我也會故意說:「唉!凡夫俗子很難體會的啦!先回去齋戒沐浴,誠心祈禱,三日後再來。」學生被我一激,有的也不認輸,終究能體會出文學的美感。

題解教學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來說真是一項充滿挑戰的考驗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