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壞老師

  • Share this:

NGO 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好老師,壞老師 【 2010/4/8 臺灣立報 】

美國東北部的羅德島州( Rhode Island ),有一個叫做 Central Falls (中央瀑布)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最近突然在新聞當中掀起一陣漣漪,原因是這個小城唯一的一所高中,也是全州學生成績最爛的中學,從上到下一共 93 個老師跟校務人員,都將因為教學績效不佳同時被解雇。 這個貧窮的小城,中等家庭的平均收入只有年薪兩萬兩千美金(折合約台幣 70 萬元),但是這個全校有 93 %學生數學在全州評量當中不及格的學校,每個老師的平均工資,卻高達將近 8 萬美金(兩百多萬台幣)。 這也就算了,真正引發這批炒魷魚的導火線,是當政府教育當局要求老師們多花一些時間關注孩子時,代表這個學校老師的教師工會,反過來要求政府,如果要老師每個星期多花 7 個小時加強學生的課業、每天一個小時的課後輔導,或是陪學生吃午餐,那麼就要多付每個老師每個小時將近 90 美金(接近台幣 3 千元)的加班費,否則免談。政府的反應很乾脆 ── 把整個學校的老師都辭掉,重新開始。 教師代表們當然非常吃驚,紛紛到媒體上去哭訴,說地方政府怎麼可以不經過談判協商,就做出這麼激烈的決定,這樣一來工作沒了該怎麼過活。 教師工會的發言人說,學生的數學成績在過去兩年進步了 3 %。 3 %耶!聽起來好像很有績效吧?直到仔細一算,這也就是說,兩年前全州數學評量不及格的學生,高達 96 %,現在「只有」 93 %不及格。不聽還好,任誰聽了這話,恐怕都會火冒三丈吧? 教師代表說,這都是學生的錯,因為這個 8 百學生的公立學校,有高達 65 %的學生母語是西班牙語,英語是第二語言,英文不好,所以全校有一半的學生,竟然沒有任何一科及格,順利畢業的學生也只有一半,接到辭退通知的老師們,都在電視上強調自己是受害者,自己的教學績效如何良好,在學校教了 2 、 30 年,卻遭到這個才上任 3 年的督學懲罰。 當然,各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比如說這些外國學生,很多來自臨時工家庭,很多中途輟學回到出生國,來來去去,所以畢業率低也很自然。有人說公立學校,班級人數太多,本來就很難教;也有人說,到了高中,英語的聽讀說寫能力都還那麼糟,其實是小學和國中教育的問題延伸而來;有人說錯在公立學校不能拒收學生,也不能把學生退學,所以就算學生嚴重曠課,學校也沒轍,怎麼能怪老師?也有人怪家長不重視教育,把責任推給老師,就好像小孩滿口蛀牙,不責備家長沒督促孩子早晚刷牙,卻怪牙醫不好一樣,所以首先要家長配合,在家電視不能看超過兩個小時,學生不准帶手機、 iPod 或遊戲機上學,改變家長的觀念跟態度,才有可能開始要求老師的教學品質。 但是,也有教育家鼓吹,乾脆趁這次重整的機會,將像這樣教學績效太差的學校公辦民營,因為根據紐約的經驗,公辦民營的學校( Charter schools )在紐約州,可以把原本最爛的學校,成績跟全紐約最好的學區,落差縮減將近高達 90 %,甚至有一所學校,在校長的努力下,每年考上大學的錄取率高達 100 %,這所幾乎全校都是黑人或西班牙裔弱勢族群的學校校長,因此變成 CNN 電視台的教育顧問。這位顧問就挑著眉毛說: 「 如果這些老師認為他們已經盡力了,就表示他們能力不足,那就讓做得到的人來辦學校,有甚麼不對呢? 這個道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本來就是常識,討論孰是孰非根本沒有意義,這次的事件,是給自以為捧著鐵飯碗的公務人員當頭棒喝,只要沒有競爭力,就必須面對應得的後果。」 這兩面的說法,都有道理,就像大部分的現實困境,沒有一個簡單的正確答案,也不是局外人的我可以隨便決定對錯的。 但是回想起我自己的求學歷程,我並沒有到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上昂貴的寄宿學校,也沒有上過森林小學或貴族學校,只不過和大家一樣,接受一般台灣的公立學校制度裡的傳統教育,每個班級人數 5 、 60 個人,肯定比美國的公立學校多,老師的薪水,也肯定比這些美國老師少 . 但我的這些老師,不顧像我這種懶惰學生的哀號,為了不占用上課時間,天天要我們提早到學校用早自習時間考試,明明是大熱天,體育課卻要偷偷摸摸門窗鎖起來上數學課,假裝教室裡沒人,晚上還要留下來寫考卷、念參考書、做課後輔導。考壞了,藤條伺候,毫不留情,往往學生老師哭成一團,結果哭完還是老師自己騎摩托車,自掏腰包去買熱包子請全班吃,大家邊吃邊哭邊寫考卷邊傳紙條邊笑鬧,簡直就像瘋人院。晚上 9 點、 10 點回家前還要集體跑操場 3 圈,免得活動量不足,周末也要偷偷補課,就這樣硬是把我們都推成了個樣子。 如今這些回憶簡直不可思議,有些甚至不合法,但是茶餘飯後講起來,跟我同一代長大的人跟我的經驗都差不多,無論我們在大城市還是小鎮,無論是明星學區還是夜市口,好像每個人都帶著對不起老師的罪惡感成長,老師永遠給得太多,做為學生永遠學得太少,只要答不出來的問題,都只好苦笑說: 「畢了業,學過的都還給老師了 …… 」 幾乎沒有人理直氣壯的說:「這個老師從來沒有教 …… 」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畢了業退了休各奔東西,不過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多年後回想,老師你們這是何苦呢? 只能說,要不是台灣太多好老師,就是我太幸運,生命中遇到太多感人的好老師。 最近跟小學一年級時的老師全家吃飯,吃完後我們散步在台大校園,早就已經退休多年的老師,講到她 50 年前剛開始任教的時候,為了是否從南部搭火車到新竹去參加唯一的弟弟婚禮而掙扎不堪,因為當時火車很慢,一來一回就要花掉兩天的時間,當時的校長,是個傳統派的教育家,每個新來的老師都被告誡: 「不要以為錯過一堂課,只是區區一個小時,代課老師只能讓學生自習,學生沒有辦法學習,班上如果 50 個學生,那就是浪費了全班整整 50 個小時。 」 就因為謹記這句話,我的老師因此沒去參加親弟弟的婚禮。 這在今天看起來,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 「 …… 現在年輕的老師,就算有一個小時的假,也都非休不可,否則就是損失權益,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也不好說甚麼,畢竟時代不同了,我開口一定被認為老古板 …… 」 我聽了以後,不知道該說甚麼,難道我該告訴她,美國羅德島州有一所爛學校的老師,因為獅子大開口要求加薪不成,集體被辭退嗎?還是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印度老師的缺席率高達 25 %,抽查時雖有到校但是沒在教課的老師,又占了 50 %,所以老師請假或曠課,比學生遲到早退正常? 對於一個真心喜歡教育跟孩子的老師來說,像羅德島這個高中的事件,他們又會用甚麼角度看待? 校園繞完了,我們揮手道別,最終我還是甚麼都沒說,只再次證實我的猜測:我實在是個很幸運的傢伙啊!作者 / 褚士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