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上感覺統合的課是在捷運頂溪站的仁愛路附近。那時的學費是一小時800元。感覺統合是運用器具來訓練腦袋的感覺與運動區的協調。如我們看到那個東西,但要摸到東西,就要靠我們的手去摸。而看到的字是向左,但有時候腦子卻認為是向右,寫出來的就是向右。另外有的小孩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只有五分鐘的注意力,其餘就不知晃神到那兒去。這也可以靠上感覺統合的課來訓練。
上課的流程是:先讓華玩小飛機~~讓她手捉掛在上方的桿子,然後從這兒盪到另一方再落下。這個玩法華總會害怕,每次玩都要媽媽捉。好不容易熟悉一些,過一個年就前功盡棄而重新再來。再來是讓華玩攀爬掛在牆上的網子,華玩這個很開心,讓媽媽幻想她以後能夠做個攀岩家,但華爬到最後二格就不肯往上爬,任憑媽及老師如何鼓吹就是再也不肯挪一挪尊腳一步。讓媽夢幻瞬時破滅。
再來是玩跳球池,老師要華講跳這個字,就可以往下跳。再來有時玩盪秋千,有時玩跳圈子。在大肢体動作玩約30-40分鐘後就訓練精細動作。有時讓華拼圖練習,以訓練邏輯分析;有時讓華玩從黏土中摳出彈珠,以訓練手指的力量;有時串串珠,訓練手眼協調……。最後十分鐘是家長與老師溝通時間,老師講今日小朋友上課的情況及建議事項及排回家功課。
但我覺得這種課程的老師有很好的也有剛出來的?華那時上課的老師,人很好也很有耐心,但總覺得缺乏變化性及經驗,她較無法跟著華的進步而加以變化or提升。本來只有華一個人上課時,我還不覺得,但後來有另一組老師及小朋友一起在同一個場地,這才比較出來。
另一組的老師想出來的同樣盪秋千就能有我想不到的玩法; 而華的老師的玩法,我看了幾次就會了。讓我覺得怎麼差這麼多。我本來想,是不是讓華改給另一個老師教,但對這個老師又不好意思,因為她人對華真得很好。但近一年下來,我實在受不了,那些玩法我在家就可以自已來,何必來此花這筆錢。所以後來也沒改老師,也沒再上。
這次給我的經驗是,不管是怎麼有名的老師,我都儘量在旁看,一方面可以觀摹他人的教法,自已在家照樣泡製。一方面看看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而不是「見面不如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