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佛教及一般民間對自閉症的看法,認為是我們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要來討的。也有人認為是母親or父親上輩子做錯了什麼事,這個小孩是報應。
二。以基督教而言,這個小孩是上帝給你的禮物,是上帝要來顯示他的能力的代表。
三。我的想法是:不管自已信是什麼宗教,只要使你心中較快樂些,較安慰些。就把這個想法放在心上。就算我是佛教徒,我也可以認為這個小孩是禮物,因為他的每次小小的進步就能帶給我們全家快樂。就算我是基督徒,我也可以認為我欠這個小孩的債,只要我這輩子還完了債,下輩子我們就不相欠了。
我覺得不必以人世間的宗教來束縳自已的快樂; 佛教講究解脫,所以沒有不快樂的事。基督教要回上帝的懷抱,這麼偉大的上帝,應該會慈愛的想辦法讓人快樂。也許在上面的五大宗教的開山祖,依他們的道行,應該是會相處很融治,應該也會包容各種想法。你覺得呢?
ps 有一位師父看到我的文章後給我的回應,我想他的想法也不錯,就把他寫的文章po下來以供大家參考:
身為出家人,似乎有必要對大家澄清「業障」的說法,尤其對這一群「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和爸媽」們,ㄧ來,據我自己學習佛法多年迄今,似乎沒有很正確的聽到「業障」與特殊兒童的直接關係。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佛法中提到的「業」,可能與大家觀念中的「業障」有很大的差別,「業」的字眼是從佛法中「唯識學」的名相中發展而來,其所指的是意義為「造作」,只要是一個起心動念,ㄧ個行為的動作,這個範圍我們都成為「業」,所以,「業障」的定義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如此單純,它的用意也不是要每個人去消極的承擔這樣的「污名」,而是期待每一個眾生透過積極的態度來注意自己在起心動念上「了了分明」的注意自己的行為與造作,至於佛法的教義,最主要的精隨還是在於「緣起」的角度與概念,「緣」的意義泛指ㄧ切的條件,也就是任何事物一定透過「緣起」的概念來產生,就如一張桌子,必須有樹林、木頭、釘子、機械、甚至於製作者 …. 等各種因素下所據何所產生的一個結果,所以,在佛法的業力說,是指「業力」為一種驅使的力量,但是這種力量必須建立在諸多因緣的聚集才可能產生一個「果」,ㄧ般人常說「這是因果因果」,其實,也不是佛教的範圍,佛教的「因果論」也是從「緣起」的角度來說,有就是凡有果必有因,可能我今天吃壞了肚子,「吃錯」是一個因,「拉肚子」是一個果,但是,最珍貴的乃在於「緣」的掌握,佛法的十二因緣,更是從「無明」的因開始,才延伸到「生老病死」的循環中,絕對不是大家所想像的ㄧ般簡單的過程。
在我去不同團體爲家長上課時,甚至於在其他宗教團體以及家長成長團體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人提到這個問題。甚至於有人總是說起我的出家身分,我總是回答,如果以接觸孩子的機會或時間,來判斷一個人「業障」的輕與重,那我的「業障」應該比在座的各位都重,因為,你們只有教一個孩子,我除了要教很多孩子,還要教很多父母;我還要教很多老師,還要寫很多文章。我向來很少在教育場合談說宗教的議題,因為,佛法的緣起觀讓我更能包容與相信每一個人的宗教與信仰都是建立在「每個人有不同的因緣」的信念上,這樣的信念,讓我在各個宗教的領域與朋友交往是無往不利。
要判斷一個法是否為正信的佛法,至少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盤。」我們試想,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也就是變化遷流,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以積極且把握每一個當下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為什麼在彩虹生病的時候,我會告訴彩虹媽媽孩子會得到最好的安排?因為,孩子有孩子的因緣,我也有我的因緣,每一個人如果都能了解因緣隨時會千變萬化,也就是說都是無常不變的,我們才會有更積極的態度和心情去面對未來,如果這一切都是常而不變,我們就一直在面對孩子生命的苦難,至於「苦」的詮釋,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一個的「苦」不同,由「苦」轉為「不苦」也是一種無常啊,佛法只是要我們去看透這個世間的真相,並沒有要我們去消極面對生活,至於是否生下特殊孩子,這也是一種因緣的變化罷了。
我常常心疼家長面對的「業障說」,所以,也會回應告知,那你們的業比我輕,你們只教一個,且還是自己生下的孩子,我更慘,沒有生還要幫你們教。這當然是一種玩笑與不得已的心情,但是,似乎很多父母在接觸到這樣的說法時,有的人承受過大的「壓力」,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什麼叫做「業障」,他只不過是佛法中提醒我們不要創造影響修行的行為模式,但生活上,我們也常常因為不了解而起衝突,常常因為不了解而讓自己的情緒現在苦難的交織中,但是,我們總沒有智慧去跳脫。
佛經中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經句,這即在提醒佛弟子「因」與「果」之間的關係,而注意自己身口意的造作,防非止惡的提醒,所以,「業感緣起」才是佛法中對「業」的真實義,它不在於「威脅與恐嚇」眾生的不圓滿,而是提醒佛弟子從本身的不圓滿,把握每一個緣起的機會,讓自己的生命更趨向圓滿的境界。
2008 新的ㄧ年開始,別忘了,好好的善待自己和孩子,從每一個善念出發,創造善的因緣,成就一個善的生命,我們的「業」,就會是「善業」,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