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離枝、丹荔、荔果。 產地:種植於華南、華東、台灣地區的山坡或一般鄉農村落近處,尤以嶺南、兩廣多產、品質也佳。 形態: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 藥用部分:種子、根、果殼均可入藥,用量二錢到二兩。煨存性研末用或炒用。 藥效:荔枝果實味甘、性平無毒、有止渴、益顏色之功。核味甘、性溫濇、無毒、入厥陰、有行散滯氣之功。殼可發痘瘡。花及根皮益喉。 方例: 一、痘瘡不發:荔枝肉浸酒飲,並食之,忌生冷。 二、疔瘡惡腫:用荔枝五箇或三箇,不用雙數,以狗糞中米淘為末,與糯米粥用研成膏,攤紙上貼之,留一孔出毒氣。又一方以荔枝肉、白梅合三箇、擣作餅子,貼於瘩上,根即出也。 三、風牙疼痛:用荔枝連殼燒存性、研末,擦牙止。又另一方用大荔枝一箇,剔開,填鹽滿殼,殼研搽即癒。 四、呃逆不止:荔枝七箇、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立止。 五、心痛、小腸氣痛:以一枚核煨存性,研末,新酒調服。用治●疝氣痛,婦人血氣刺痛也佳。 六、脾痛不止:荔枝核為末,醋服二錢,服即癒。 七、婦人血氣:刺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半兩、香附子(炒)一兩、為末、為服二錢、鹽湯米飲任下。 八、疝氣●腫: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另方以荔枝核四十九箇、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麵糊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其效如神,也治諸氣痛。 九、陰腎腫痛:荔枝核(燒研)、酒服二錢。 十、腎腫如斗:荔枝核、青橘皮、茴香等分、各炒研、酒服二錢、日三次。 十一、痘瘡出發不爽快:以荔枝殼煎湯飲之。 十二、解荔枝熱:以殼浸水飲之。 十三、赤白痢:荔枝殼、橡斗殼(炒)、石榴皮(炒)、甘草(炙)各等分,每次半兩、水一盞半、煎七分、溫服、日二服。 十四、喉痺腫痛:荔枝花及皮根水煮汁細細含嚥,取瘥止。
大量連續吃荔枝, 輕則 發熱上火 ,重則得 “荔枝病” ! AD 有一小孩,吃了十餘斤的三分之一後, 仰臥在床上,面色蒼白,汗出淋漓,言語低微 。先用 糖開水 灌服,然後取荔枝殼 30克 洗淨煎服。 y 《食鑒本草》記載荔枝 “多食發虛熱” 。《本草撮要》記載: “荔枝殼解荔枝熱” 。 + 又啖荔枝太多引起的脘脹,飲用醬油10ml,可除。 `eh ~摘自南方醫話~
俗語謂:「一啖荔枝三把火」,別以為是誇大其辭,對於陰虛肝熱者來說,真是證據確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為跟團啖荔而弄出火。 這位陳先生本來患皮膚病,兼口乾、舌燥、失眠,屬於典型 陰虛火旺 之人。當他服用中藥調理好身體後,竟然不聽醫生囑咐,偷偷參加荔枝團;結果回港翌日,即十萬火急找上門。 陳先生不打自招,承認「很有節制地」吃了少於十粒荔枝,豈料當晚即輾轉難眠,口唇腫大。這都是因為火上加油之故,須知荔枝是補血、壯陽火之物,面對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熱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風、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參3錢(9克)、麥冬3錢(9克)、燈芯花3個,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葉冬瓜水,也可稍降過盛之火。 傳說荔枝殼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體不適,楊貴妃就是用這獨步單方消除噁心、肢軟乏力、頭暈目眩等啖荔枝的後遺症。大家亦不妨一試。 實熱 或陰虛肝火旺之人,切記少吃荔枝為佳,多吃不妙。體質平和或虛寒者,才能飽享嶺南佳果而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