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目標及理想,都一樣。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期許,大家都一樣。
現實面是:理想一樣,只是基礎面,不能光有理想沒有行動。 方法才是另一個要考慮的變因。
許多家長:升國(高)中後,課業變重,沒法拉(彈)琴了。
自己心中總是忖思:可惜了一個孩子。
課業其實不是孩子不學琴的原因,是家長的格局侷限了孩子的學習領域。
每一位大人都有工作,有哪一位是全天候廿四小時都在工作?不用放鬆?
孩子當然要讀書,但沒有人是廿四小時就是看書、補習。
建構孩子的未來,格局上要以 "生活" 的角度來看。
生活中,包括了工作、家庭、休閒、等等,不可以只單看一個面向。
要培養孩子成為將來能豐富充實過生活的行動體,而不是一個 "匠"
而這份"會生活" 的能力,要從小培養。
課書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只是往後生活中的一個能力,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請不要用狹窄的格局來侷限孩子的視野。
要讓孩子學一樣事物,孩子要持之以恒,更需要大人的不屈不撓。
常口上教導孩子:心要善,人要正。
但我們自己呢?是否常反省自己?是否常以身示範?
是否常要求自己心善人正?
在這個大家努力所建構的環境中,
希望孩子能享受音樂的藝術美外,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更期許他們:養成一顆善心,培養一份正誠。
此文出自:彰化弦樂聯盟楊道鏔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