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找到張照片,是以前在兩廳院工作,可愛的波哥先生送我的。 他應該是我遇到最棒的大師,在他的大師班中,指導好友婉君時所說彈鋼琴的技巧, 對我音樂部份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在設計工作部份,我想那次的講座,也給我很大的收穫。
謝謝波哥先生,有機會再相會囉!
波哥雷李奇 Ivo Pogorelich 波哥雷李奇是位特立獨行的怪才,1980年參加蕭邦鋼琴大賽,因他特異的蕭邦詮釋而被淘汰出局,未能進入決賽,但卻獲得聽眾的喜愛,被稱為「賽外第一名」。他所處理的音樂,總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感覺,音與音之間喜愛加入沉思的空間,常把樂曲速度放慢。波哥雷李奇將速度放慢是為了加入更多的「感覺」,配合他對音樂的另一層面的認知,給音樂增加許多新鮮感。他在這首奏鳴曲中,充分把握戲劇化原則,配合大動態的錄音,使得可聽性大為增加。
找到網路上有篇討論波哥的文章,借來引用一下囉!
剛好我非常喜歡的鋼琴家又要來台獻藝,所以就順便介紹一下這位鋼琴家與相關連結。在網路上要找到他的生平故事不難,所以我就不說太多,只挑簡要的講。 一般說來波哥引人入勝的故事有以下幾個:
1.去莫斯科音樂院唸書時才發現原來天才有這麼多,自己的天分甚至算不上是最好的,於是更加努力練琴。而在莫斯科就讀期間竟然追到自己的老師,結果他的老師還帶著孩子跟他在一起,不過幾年前他太太出去了。陳毓襄曾經在採訪中說他在得到波哥雷利奇大賽首獎後有機會在波哥的家中住一陣子,接受指導。那時候他覺得波哥夫妻感情真的超好,在家往往就是一起研究音樂。
2.波哥傳奇故事的開啟絕對是1980年的第十屆蕭邦鋼琴大賽,因為這個比賽幾乎可以說因為他一個人搞得天翻地覆。初賽時Kentner認為他的學生彈得這麼好竟然沒有進複賽,而波哥卻進了,對此非常不滿因此退出評審。結果在決賽前的複賽Argerich也因為波哥沒有進入決賽而退出評審表示抗議,據了解他時她直言:「這個人是天才。」就這樣,當年他沒有拿到首獎,卻成為波蘭民眾爭相希望能聆聽他演奏的熱門人物,熱情的波蘭人就這麼在比賽結束後留下他舉行演奏會,當時因為想要一睹波哥風采的人太過踴躍,甚至差點引起暴動。
3.另一個大概就是波哥於1993年開始舉辦的波哥雷利奇鋼琴大賽,首獎是相當高的十萬美金,而且在年齡方面只有下限22歲,無年齡上限的特別規定。p.s.第一屆的得主就是台灣的陳毓襄。
4.最後,也許跟這些傳奇故事無關,我想波哥真正造成傳奇的是他對音樂的獨特詮釋。這才是能夠引起樂迷如此大迴響的真正原因,往往喜歡他詮釋的人對他產生瘋狂崇拜,但不喜歡他特異詮釋的人同樣可能對他有很多負面評論。但客觀來說,他的努力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這也反應在他的專輯錄音上,往往他的專輯要樂迷望眼欲穿才能等得到,距離他最近一張錄音至今我沒記錯也有四五年之遙了。總之,他的詮釋雖然帶有濃厚個人觀點,但確實有其不可忽視的美感。
文章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Us1JcQafBAOzhbJo3MruFA--/article?mid=228
Ivo Pogorelich Biography, albums, concert review Ivo Pogorelich was born in Belgrade in 1958. He received his first piano lessons at the age of seven, and went to Moscow at the age of twelve to study at the Central Music School and then at the Tchaikovsky Conservatory. In 1976 he began intensive studies with the renowned pianist and teacher Aliza Kezeradze with whom he was married from 1980 until her premature death in 1996. Ivo Pogorelich won the Casagrande Competition in Terni (Italy) in 1978 and the Montreal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1980; but it was the prize he failed to win that made him world-famous. In 1980 he entered the International Chopin Competition in Warsaw where his elimination in the third round sparked a fierce controversy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musical world to the pianist. Martha Argerich called him a genius and left the jury in protest. Ivo Pogorelich gave his debut recital in New York's Carnegie Hall in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