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燕翎╱台北報導】
投資報酬率攸關老年生活,學者建議,退休基金應該加速海外投資,鬆綁法定保證利率限制,透過全球布局,退休金才能賺全世界的錢。
日前行政院審議勞保基金管理及運用辦法草案,會中有部會提議,為防止退休基金外流的疑慮,應該增設勞保、勞退基金投資海外的法定上限,以免退休基金出走,讓民眾以為連政府基金都不看好台灣市場。
事實上,不用法令訂上限,現在政府基金投資標的幾乎鎖在國內部位,投資績效並不亮麗。勞保、勞退、退撫三大退休基金,近十年來投資績效全數貼近銀行2年定存利率。即使勞保、勞退、退撫基金兩年前開放海外投資,因為剛起步,實際投資部位不到整個基金的5%。
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認為,退休基金的海外布局腳步必須加快,藉由各區域的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更能爭取較高的獲益率。
規模高達1,800億美元的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是美國最大規模的確定給付制基金,過去20年來,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11.37%。
美國退休基金實際投入海外的比重約10%至20%,由於法令並未設限,基金經理人可以依照經濟情勢幫退休基金尋找最佳的停泊處,賺取高收益。邱顯比建議,政府其實不需限制海外投資上限,只需嚴格審查基金年度的資產配置即可,提高基金操盤人決策彈性。
政府基金操盤人坦言,前幾年開放海外投資後,即使海外部位大都投資國外債券,平均也有5%至6%的報酬率,遠高於國內部位的投資。海外投資再設上限,基金監理人只能在有限的標的裡,尋找投資機會。
保證收益率也是打壓績效的緊箍咒,保證收益表面上可以保障勞工,實際上,保證收益卻會引導整個基金的資產配置更趨於保守,「政府的美意反而變成毒藥」。 【2006/04/1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