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我要買新興市場基金。」許多投資人最近到銀行櫃台坐下來第一句話,就是指明要投資新興市場基金。但銀行理專提醒,每個投資人風險屬性都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投資新興市場基金。
中信銀財富管理部門協理楊誠信昨(5)日表示,放眼全球未來的經濟成長,重點一定在新興市場,相較其他已開發的市場,新興市場的未來經濟成長速度、幅度一定是最大的。
但是,新興市場從去年以來就成為全球投資人注目的焦點,楊誠信說,全球熱錢湧入後,現在新興市場價位已「不算便宜」,且短線波動度較大,投資人投入資金前要想清楚。
特別是很多投資人常以為,「沒關係,我的資金可以長期放置在該商品。」銀行主管指出,事實上,這些投資人可能並不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
除了到銀行櫃台接受問卷測試外,楊誠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先試想,如果明年賠三成、後年賠四成,到了第十年後才翻身猛賺兩、三倍,這樣投資人可以接受嗎?如果可以接受,才有可能是風險忍受度高的投資人。
摩根富林明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敏智表示,新興市場的標準差也就是波動度,明顯高於其他區域的基金,這是新興市場的特性。因此,投資人要先有心理準備,波動度愈大就表示可能賺兩位數,也可能會賠錢到兩位數。
另外,由於新興市場投資相較一般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較高,大約在2%左右。銀行主管建議,最實際的做法是直接將管理費率高低納入挑選基金的考量。中信銀建議,可以等新興市場近日拉回修正再介入,預計第四季行情還會向上走,但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前就提前到達高峰。 【2006/07/06 經濟日報】